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 索引号:11371002MB2858027L/2024-00883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
  • 内容分类:文字解读
  • 成文日期:2024-02-05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威海市环翠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工作方案》文字解读

时间:2024/02/05 17:47:36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 浏览次数: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环翠区大力推广深远海贝类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近海海珍品底播增殖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建设全国水产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处、渔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7处,培育鲆鲽鱼、刺参种业基地,建成国家级原种场2家、省级原种场1家。为加快推进我区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规范水产养殖生产,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积极推动渔业持续增收,结合我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实际,制定《威海市环翠区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工作方案》。

二、政策依据

1.《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

2.《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3.《山东省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三、创建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的模式,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广泛调动各方科研力量参与示范区创建,引导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渔业发展等项目向此项工作倾斜,合力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二)注重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创建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坚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上实现创新,在培植和服务创建主体方式和方法上创新。加快渔业科技人才培养,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增长由粗放经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四)坚持依法依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水产苗种生产许可、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养殖水域环境监管等渔业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四、关键词解读

(一)水产健康养殖: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和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这种养殖方式强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从而提升养殖效益。

(二)养殖尾水: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动物的新陈代谢、饲料残留、药物使用以及水体中各种生物活动等因素,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后排出的水。

五、关键问题解读

(一)哪些单位可以申报国家级示范区?

1.以区(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申报;

2.以生产经营单位或多个同类型生产经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为主体进行申报。

(二)以区(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申报国家级示范区应符合哪些条件?

1.成立创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颁布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2.养殖面积须在2万亩(含)以上、养殖产量须在1万吨(含)以上。

3.县级人民政府颁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证》应发尽发,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的确权率达90%(含)以上。

4.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机构健全或具有承担相关职能的机构。

5.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98%(含)以上。

6.建立占示范区养殖面积10%(含)以上的核心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

7.农业农村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的其他基本条件。 

六、政策解读人

环翠区海洋发展局渔业科负责人  刘浩明   0631--530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