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基石。近年来,环翠区各中小学校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升级硬件平台、强化师资队伍等措施,为学生们铺设了一条坚实的科技创新成长路径。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环翠区成功入选。
数据传送、“打印”零件、组装拼接......这是鲸园小学的一堂3D打印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用建模软件完成设计,再进行3D打印、组装,一个个能发光、可旋转的陀螺便诞生了,大家的奇思妙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实物。
从精巧的旋转陀螺、实用的手机支架,到复杂的无人机模型乃至航天器部件,鲸园小学的3D打印课程为学生搭建起创意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创新的力量。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与途径,形成了较完善的《CIP创新素养》校本课程体系,开设包括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C++编程、科学实验等多元课程,并持续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功能完备的创客空间,为科学教育提供强力支撑。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望海园中学,学生们正通过亲手实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学校将实验教学摆在科学教育的核心位置,为各个实验学科配备了专用实验室及较为完善的教学仪器设备。同时,开设多元科学社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近年来,环翠区围绕科学教育持续发力,从多个维度构建起科学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开发“1+N”多维度、层次化课程体系,包括区域普惠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创客研学课程,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建成100多个创客空间活动室、38个高水平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室、动漫制作室等功能室,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场景;师资培养上,聘请专业科学教育专家、科技人员担任科学教育副校长、科技辅导员,为科学教育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