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动态>通知公告
  • 索引号:11371002MB2859126E/2025-42561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 内容分类: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2025-07-3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夏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时间:2025/07/31 10:54:20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17  2025731


夏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当前,我区夏玉米大多正处于喇叭口期,即将进入花粒期,玉米中后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花粒期仍有多种病虫危害,要搞好监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

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锈病、顶腐病、玉米螟、玉米穗虫(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高粱条螟、稀点雪灯蛾等)、三代粘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蚜等。根据田间调查基数、诱蛾情况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玉米锈病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轻发生,如气象条件适宜、外来虫源充足,在局部地块有聚集为害风险;三代粘虫轻发生;二代玉米螟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三代玉米螟轻发生;大斑病中等偏轻发生;小斑病中等发生;玉米褐斑病轻发生;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中等偏轻发生;玉米穗虫中等偏轻发生;玉米顶腐病轻发生。

一、主要预报依据

截止7月下旬,二代玉米螟,平均虫株率2.1%,最高虫株率22%,平均百株虫量1.7头,最高百株虫量17头。二代棉铃虫,平均虫株率7.5%,最高虫株率25%。

二、防治指标

三代粘虫:玉米田百株虫量120头

玉米叶斑病:病叶率15%

玉米穗虫:百穗虫量40头

玉米蚜:单株蚜量100头

三、防治方法

玉米穗期,大力推广玉米“一防双减”等关键技术措施,科学组配高效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一次施药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推广使用高杆作物喷雾机和无人机喷药技术,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杀虫剂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草地贪夜蛾等害虫。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及复配制剂,防治叶斑病、穗腐病、锈病等病害。根据玉米长势需要,可选用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噻苯隆、胺鲜酯、二氢卟吩铁等,以及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与杀虫杀菌剂混合施用。可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情初发期利用微生物菌剂等喷施防治,防治穗虫幼虫可选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茎基腐病、叶斑类病害可选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

四、注意事项

(一)药剂用量要准确,严格按药剂标签标注的推荐用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确保用量准确。

(二)科学混配农药,严格按照药剂标签标注的使用说明混合使用。

(三)药液应现混现用,一般混配农药不超过3种,混配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3小时。

(四)施药时应注意适当叠加作业喷幅,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量;施药后如遇雨,应及时补喷。

(五)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玉米收获前15天应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