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印发《环翠医院集团建设实施方案》,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三医联动的组织架构,通过现场调研、专题会议部署等方式稳步推进。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搭建远程心电、影像信息平台,完成6家基层机构改扩建,购置CT、B超等
设备285台套。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区域检验、影像中心,降低基层设备成本;通过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强化公共卫生公益性。在标准化建设中,环翠区按高于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标准,2024年高标准改造19处村卫生室,新改建面积500余平方米,增配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78套(件),成功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圈”,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又为农村居民突发疾病救治提供保障。
(二)多维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发展基础。基层人员招聘采取放宽年龄学历、降低开考比例、免笔试等政策,对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等人才,签订5年服务合同且考核合格者,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补助(市、区财政按2:8比例承担),目前已有40余人享受政策。依据2020年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线按基准线1.8倍确定,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骨干倾斜,实现多劳多得。深化校地合作订单式培养,与山东医高专签约28名本地高考生,订单生毕业后签约6年且取得助理医师资格,每年获5000元补助(区级财政承担);设立9家实习基地,接收90名山东医高专、20名佳木斯大学实习生,多名毕业后入职我区。与佳木斯大学合作成立分院,派遣专家团队提升小儿康复能力;选派3名“业务院长”到镇卫生院,通过专家坐诊、制定个性服务包等,使月均住院患者、门诊量、业务收入大幅提升,年手术量从10余例增至近300例。推行医务人员下沉驻村,镇卫生院驻村干部从81名增至146名,3家区级医院组建巡诊团队实现115个行政村全覆盖,2024年下派专家288人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三)深化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数据互通共享应用。环翠区卫健局强化区域云his系统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关联,已向区大数据局申请服务器资源,在云his系统接入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威海市基层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化平台,实现诊疗数据与公卫数据同平台接入,为后续数据互通共享筑牢软硬件基础。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推动医疗数据在疾病监测、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基层医疗信息化管理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聚力提升医共体运行质效。投入170万元建立“智能预审+药师复核”双轨审方机制,实现全区医疗机构信息化监管网络全覆盖,力争基层处方合格率突破99.5%。此外,加快中医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中医资源向村卫生室延伸,推动村卫生室康复设备、中医适宜技术100%全覆盖。
二是聚力增强机构服务能力。高质量推进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灵活运用“县招乡管村用”、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等引才机制,加强乡医能力培训,打造“本土化、实用型、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医生队伍,力争基层诊疗量再增加5%以上。
三是聚力拓展医疗服务场景。加快省级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建设,开发“中医理疗+旅居康养”服务包,打造华夏疗愈基地等5个示范项目,争取年服务旅居人群超2万人次,拉动养老消费增长10%以上。持续扩大医育结合服务内涵,力争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点3处以上。
四是聚力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全面推广温泉镇互联网医院试点成效,推动村卫生室远程诊疗服务全覆盖。探索建设基层临床决策智能支持系统,不断提升基层诊断准确率。进一步完善AI智能语音外呼平台功能,力争慢性病智能随访覆盖率达到75%以上。
联系人:闫丽帆 联系电话:0631-5280246
威海市环翠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