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索引号:11371002MB2860928Q/2025-42791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卫生健康局
  • 内容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成文日期:2025-06-1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5/06/16 09:48:55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尊敬的刘镇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威海环翠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人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会同教体局、妇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税费优惠,落实育儿补贴政策。一方面落实国家关于生育家庭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作为普适性政策已全面推广,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向纳税人解读政策,加强宣传辅导,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应

享尽享,对于我区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婴幼儿产品上下游企业,享受减免税款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已启动育儿补贴政策发放前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系统建设。

(二)高位部署规划,统筹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58处托育机构,可提供2470个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0个,已完成国家、省、市托位数建设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统筹部署。积极发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分管副区长牵头组织召开小组会议,部署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建设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与区妇幼保健院密切联动,积极规范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产品研发、托育服务管理等工作。2024年12月,中心与市托育服务协会联合举办了威海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家、省、市专家授课,来自全市托育服务机构1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中心成立后已开展培训4场,200余人次参加。二是加快资源整合。盘活闲置学前教育资源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在全市率先出台《环翠区幼儿园托班管理办法》,指导幼儿园规范开展托育服务,全区63处幼儿园中已有52处完成托幼一体化机构备案,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比达到82.5%。同时,积极挖掘打造示范托育机构,带动全区托育服务整体水平提升。全区现有1处托育机构获评省级示范机构,8处获评市级示范机构,示范机构数量全市最多,累计争取上级奖补资金33.385万元,形成了以“托幼一体化”为主导、独立机构为补充、示范机构为引领的托育服务多元化发展格局。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在全面落实土地规划、水电气暖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全面推进普惠托育政策落实,举办普惠托育政策培训班,对普惠托育收费标准及相关的扶持政策进行专题培训,42处托育机构申请普惠托育服务认定,普惠机构占比达到72.4%。对认定的机构将发放普惠机构补助120万元。四是扩充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模式,聚焦居民需求,在张村镇和兴社区试点先行,打造 “15 分钟托育服务圈”,依托儿童友好社区资源,与黄家皂幼儿园合作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点,目前,通过“和兴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公益体验亲子活动80余场次,覆盖和兴社区及周边50余户婴幼儿家庭。

(三)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破解妇女就业困局。一是聚力岗位开发,破解“找岗难”困局。联合人社部门建立岗位供需对接机制,通过妇联执委实地走访,动态掌握妇女就业需求,并根据就业需求,精准对接企业及社区开发适配性岗位,累计归集“妈妈岗”200余个。借助“家门口就业”线上平台、零工市场以及社区就业服务驿站等平台,发布招工和求职信息110条,并在“春风送岗”招聘会等大型招聘会现场,特设“妈妈岗”招聘专区,吸引有意向妇女就业。二是聚力技能培训,破解“能力弱”困局。依托巾帼创业就业基地、“社区夜校”等平台,开设妇女职业技能培训课堂,邀请威海楚门传媒、大姐家政专业讲师团队,聚焦电商直播、健康照护、民宿管家等领域,开展技能培训185场次、4000余人次参加。挖掘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等资源,培育“能工巧匠工作室”“社区自组织培育”等6个特色品牌,开展花饽饽、钩织等技艺培训60余场次。三是聚力灵活就业,破解“顾家难”困局。组织北门外、和园等18个社区,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就业服务驿站发展妈妈“微工厂”,通过“企业派单—社区接单—宝妈产单”运营模式,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新实施“弹性工作制”,以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打造可自选工作时段的“宝妈班组”,让45名宝妈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误;在海港大厦网红基地试行“4小时弹性直播工作法”,宝妈主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直播时段。

(四)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均衡发展。一方面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对全区幼儿园分类管理,执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幼儿园分类认定标准》《山东省幼儿园分类认定评估细则》的通知(鲁教基发〔2022〕2号)要求,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教师培训方面执行《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等 16 部门关于印发环翠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威环教体字〔2024〕72号 )要求:依法保障非在编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聘任、业务培训、教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另一方面丰富教育支持形式。聚焦适应教育、认知与学习、品质与能力、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打造了一至九年级36个课程主题,编写形成了《区域家庭教育家长必修课程》,由环翠区“爱育未来”家庭教育金牌讲师执教,按照“区域统筹,校际协同,专人专课”的原则,每所学校每学期由区域金牌讲师入校授课2节,由学校内部骨干教师授课2节,为家长提供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全面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聚焦关键问题,推出家庭教育理念、儿童发展心理学、亲子沟通技巧三项专题课,聚焦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由区域聘请的家庭教育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生育支持政策知晓率。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最威海是环翠”微信公众号、“最威海是环翠”APP、“环翠发布”微博、视频号、抖音等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内容、意义和申请办理流程,提高政策在全区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在做好区内媒体宣传的同时,对于典型经验做法积极向大众网、齐鲁网、齐鲁壹点客户端、闪电新闻客户端、海报新闻客户端、威海日报等省市级主流媒体推荐,持续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公众转变传统生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生育观,鼓励更多家庭积极响应生育政策,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环翠力量。另一方面,工会、妇联等部门发挥组织优势,牵头举办主题多样的线下青年联谊活动,通过趣味互动游戏、文化体验等环节,搭建优质交友平台。同时,精心筹备集体婚礼,融入低碳环保、家风传承等理念,以简约而不失浪漫的仪式,引领青年树立文明婚育新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型婚育文化氛围。

二、下步打算

(一)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高托育服务质量。一是申报省级《嵌入式社区托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精准对接群众托育需求,强化多元发展,健全托育服务供给体系,依托儿童友好社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融入“向日葵小屋”公益活动,通过体验带动,扩大托育服务宣传,持续擦亮环翠托育品牌。二是深化医育结合精致服务,参与省级课题《中医药融入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路径研究》,并做好课题成果向实践的高效转化,赋能婴幼儿健康成长与早期发展。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指导,组织托育人才培训,打造托育人才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四是提升托育行业高质量规范化水平,强化监管服务,全过程保障机构运行安全。

(二)持续跟进落实育儿补贴政策。多维度发力,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借助线上线下多元渠道,通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推送、张贴海报等方式保障政策知晓率;同时,优化申报流程,确保申报审核高效进行,一次性告知群众所需材料,减少跑腿次数;定期梳理符合条件的家庭名单,确保政策惠及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切实减轻育儿负担。

(三)持续有效降低教育成本。一方面,推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化解“择校热”问题。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教师关怀,从加强乡村整体建设和做好针对性的教师关怀关爱两方面发力。另一方面,加大违规办学查纠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53号《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以及《威海市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违规办学行为实施处罚,全面提升违规机构治理成效,有效降低教育成本。

(四)持续推动“妈妈岗”模式。区妇联联合人社部门,深挖“妈妈岗”岗位资源、实施精准技能培训、健全权益保障体系,为育儿妇女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推动 “妈妈岗”就业模式取得新成效。

(五)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大对生育友好相关政策的宣传,持续扩大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持续关注生育支持政策落实情况,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措施,切实提升全区家庭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



                                                                                                                         威海市环翠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