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楼宇经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楼宇经济已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发展楼宇经济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支撑。近年来,环翠区聚焦楼宇经济质效提升,围绕精准谋划楼宇招商、改造提升楼宇品质、运营提升楼宇质效、优化楼宇配套服务等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产业导入、低效提质工程,吸引高质量业态入驻,以招商突破性成效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精准招商提升楼宇产业层次。一是健全楼宇项目招商渠道。围绕区域楼宇资源、特色亮点,向外借助行业协会、专业咨询机构等资源,向内借力新创公司、精准招商部门等力量,延伸整合本地龙头企业、楼宇运营方等优势,形成全区楼宇招商一盘棋新格局,2023年以来对接京东电器、安踏集团、华住集团、京能控股、北京威海企业商会等企业、商协会100余家次,摸排各类楼宇项目线索80余条。二是加大楼宇资源推介力度。更新区级楼宇推介手册、宣传视频,研究制作《环翠区酒店康养项目楼宇载体资源表》,为项目对接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借助儒商大会等高层次平台,对我区楼宇资源进行精准推介,与中科基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北京保信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推动重点楼宇项目落地。重点洽谈推动兴业银行、松鹤居公寓、如家商旅、双海凯波等楼宇项目30余个,推动泰山财产保险威海中心支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威海中心支公司等金融总部企业回流我区,成功引进希尔顿逸林酒店、桔子水晶等高端酒店10余个。
二、以盘活存量增强楼宇发展潜力。一是聚力重点领域分类盘活。对樱泉国际、月儿湾大酒店等长期低效运行楼宇,引入第三方资源,吸引社会资本统筹盘活;对蓝海国际、泉乐坊等新建成楼宇,引导运营方聚焦招大引强、抓住旅游市场,引进利群商业中心、全季酒店等项目;对海港大厦等综合体楼宇,精准分析楼宇需求,引进云上商业服务等电商项目。二是改善老旧楼宇功能品质。实施华联购物广场、中信大厦、迪尚大厦、百纳瑞汀中心大酒店等一批楼宇改造项目,对外观、电梯、消防、停车场等进行改造,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支持推动楼宇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升级,提升我区楼宇招商吸引力。三是提升楼宇运营服务能力。以区级楼宇服务中心为统筹,用好“迪尚大厦楼宇楼事会”等品牌,规范治理楼宇业态混、杂、散、乱现象,推动信息共享、政策直达,入驻业态与楼宇规划同向发力,实现企业抱团发展。2023年以来,全区引进楼宇项目130余个,盘活楼宇资源30.1万平方米。
三、以优化机制激发楼宇发展活力。一方面,建立楼宇攻坚机制。优化楼宇推进机制,引导镇街协同商圈、楼宇联动企业,加强楼宇间的横向联系,动态更新和完善楼宇经济大数据,建立重点招商线索收集与分析制度,重点聚焦闲置资源,坚持“一楼一策”分类推进,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累计汇总重点楼宇116座、218.9万平方米,为资源盘活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提升楼宇配套服务。依托区级楼宇经济服务中心,推动更新改造楼宇、千万元楼宇、规划在建楼宇等任务清单化,加强日常调度和服务力度;全面梳理整合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区市商务楼宇租赁情况,开展送政策、送信息上门,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享受相关惠企政策,掌握其他区市楼宇市场情况。2023年以来,全区税收过千万元楼宇突破50座。
下一步,继续在推动楼宇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助推楼宇经济再突破、再发展。
一、做优规划设计,推动楼宇经济科学发展。研究编制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坚持产业战略前导和城市规划先行,将高质量楼宇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参与的楼宇经济协同发展体系,加强对楼宇项目在选址定点、空间设计、升级改造、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规划指导,合理搭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楼宇的比例,避免同一区域功能雷同、低端竞争、重复建设等现象,引导楼宇运营企业错位发展、特色经营。
二、做强运营质量,释放楼宇经济发展动能。一是优化机制增效能。动态更新和完善楼宇经济大数据,建立重点招商线索收集与分析制度,根据各镇街每月上报楼宇招商引资的进展情况,科学分类、甄别研判,重点聚焦闲置资源,坚持“一楼一策”分类推进,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培育特色强活力。加快培育特色楼宇,不断提升楼宇产业聚集度,围绕中信大厦、财金中心等特色专业楼宇,依托世昌大道金融轴线、绿轴中央商务区、远遥浅海湾区等优势区域,吸引一批优质企业,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等业态,通过引导楼宇产业引优汰劣、有机更新,逐步构建楼宇特色产业生态链,形成“上下游”就在“上下楼”、一座楼就是“一条产业链”的集聚发展态势。
三、做精管理服务,改善老旧楼宇功能品质。一是提升楼宇综合管理水平。整合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楼宇经济数据库,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态势。针对楼宇产权分散、难以整体打造的问题,引进第三方机构或探讨国有平台公司与楼宇产权方、运营方进行合作,探索以资本运作等方式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提升楼宇运营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楼宇转型升级路径,借力中国楼宇经济促进会等专业机构、产业基金,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多方利益联动,通过推进国资统筹改造、引导市场化改造等方式,对楼宇外观、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借鉴深圳、成都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研究商务楼宇物业服务地方标准,并引导楼宇运营方通过自营或共建方式为楼宇配套员工食堂、共享会议室等服务设施,完善生活服务、商务服务配套功能。
联系人:邹英杰 联系电话:527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