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占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有序建设绿能项目以及消纳的建议》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环翠区建设绿能项目及消纳的关注与支持!您在提案中深入分析了建设绿能项目和消纳绿能建造零碳产业园大型换电站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的建议极具前瞻性,为我们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全区节能减排落实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区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节能监察办法》,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为契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传播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节能问效诊断,摸清重点用能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情况,逐个企业建立节能管理档案。建立调度机制,定期对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调度、研判,2024年我区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2.5%,完成序时进度任务,今年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二)公共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情况
环翠区深入贯彻威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部署,形成按月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全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并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截至目前,我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已达到751台,其中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已达到277台,实现公共充电桩“乡乡全覆盖”。2025年联合荣成市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情况
全区现有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企业12家,产品覆盖电动旅客摆渡车、飞机牵引车、汽车冷凝器、微型振动器、汽车线束、汽车内饰用无纺布、新能源电池铝箔、汽车轮胎等,主要为现代、起亚、长城、丰田、潍柴、吉利、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服务。
二、有关建议落实情况
(一)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可行性
经与上级部门对接,单位能耗碳排放为零碳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核心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园区内电力需求响应能力等14项引导指标也作为园区验收的参考指标。我区现有的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魏桥(威海)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仅为传统的企业集聚,无专业的第三机构运营管理,碳排放数据监测、灵活负荷管理等指标数据集中统计较为复杂,零碳园区建设改造难度较大。
(二)优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体系
构建充换电服务网络,督导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接入省、市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平台,详细掌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地点、规模、类别、建设单位、运营单位情况,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运用大数据分析充电桩分布,优化充电桩建设布局。
(三)加快推动风电项目发展
整合全区资源,结合区位实际,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避开基本农田、生态红线、风景名胜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等敏感区域,扎实推动陆上风电点位摸排工作,梳理汇总我区政策切合度高、论证较为成熟风电点位坐标,持续跟踪最新政策,积极对上争取申报。
(四)落实好上级政策决策部署
紧盯上级政策导向,积极申报省级充换电站示范项目、新型储能项目入库,争取有利或突破性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专项债、节能奖补等资金政策,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配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联系人:刘倩;联系电话:5220226
威海市环翠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