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虫 情 报
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事务中心 第6期 2025年5月6日
警惕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该病不仅导致麦穗枯死,籽粒皱缩、干瘪,大发生时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2~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雾天或者田间浇水结露、潮湿多雾,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极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赤霉病一般是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且预防窗口期短。当前我区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是该病侵染的敏感时期,田间菌源充足,小麦主栽品种多易感赤霉病,利于病菌侵染。另据气象预报,预计我区5月上旬有连续阴雨天气,中下旬多为多云天气,气温较常年略高,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利。综合近期气象、菌源、品种栽培等因素分析,预报我区小麦赤霉病轻发生,若气象条件适宜,局部感病品种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因此,各镇办要加强监测,搞好田间调查和小麦生育期预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病情预报,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与阴雨、大雾天气重合,要提前发动群众及早进行预防,降低其流行风险,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防治措施:赤霉病的防治策略是“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为主:第一次在小麦抽穗达到70%、小穗护颖未张开前进行首次喷药预防,第二次在小麦扬花期初期再次进行喷药预防。一旦错过,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药剂选择: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等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农药剂型上优先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并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毒素污染。小麦扬花期喷药应注意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小麦上午9~11点开花,最好下午三四点钟进行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