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基层播报

于海明:把辛苦写在地里 把农民装在心里

作者:毕兴龙 时间:2024/07/26 20:17:30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十年前的温泉镇双寺夼村无产业支撑、集体资金少、村民收入低,现如今的双寺夼村,产业发展,农民富足。十年来,双寺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明带领村民兴办合作社、栽植“甜蜜果”,走上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道路,实现了乡村振兴、村民致富。于海明也于2024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吃过早饭,于海明早早赶到村东头的坡地里,查看红薯基地的秧苗补植情况。由于供水不足和秧苗较弱的原因,前期种植的秧苗有枯萎现象,趁着墒情比较好,于海明带领村民抓紧时间进行补植。

一插一按,动作娴熟,十几秒钟的时间,一棵新的红薯苗就替换掉原来枯萎的苗。看到“运输队”成员运来捆好的红薯苗,于海明又赶紧起身前去查看。

说起地瓜种植,于海明头头是道。然而,十年前的双寺夼无产业支撑、集体资金少、村民收入低,却让刚上任的于海明犯了难。

一句承诺,映照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十年。2018年,于海明带领村民开始试种烟薯25号。2019年,双寺夼村成立威海双福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薯到福到”商标。2021年,投资20万元改造村内老地瓜窖,可储藏红薯20万斤。2022年,建起了红薯育苗大棚和组培室,从源头生产脱毒红薯苗。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做好地瓜产业的同时,于海明还在不断寻找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经过几年的探索,双寺夼村目前已广泛种植红薯、小麦、玉米、西红柿、菊花等多种农产品。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村集体收入多了,村民的福利也更好了。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村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860名村民的生计。从前村里大片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致富田”,从前外出打工的村民现在在村里就有工资,村里的变化于海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未来,于海明打算把村里的特色种植产业做大做强,让村里出产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四面八方”,让百姓尝到更多“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