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和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工作要点》《威海市环翠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4月,召开第一次府院联动会议,推动行政与司法有效衔接。目前正筹备我区第一次府检联席会议。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上半年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开展法治专题讲座1次,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治报告会1次。建立健全党政一体法律顾问诉讼(仲裁)案件代理申报制度,上半年已累计申报案件31起。扎实开展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建立《环翠区诉讼服务中心律师值班情况考核表》,由年度考核调整为季度考核,推进法律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常态化开展“律企同行”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与区工商联对接,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与镇街商会对接开展法治体检公益服务,累计解答法律咨询50余次,解决法律问题43个,提出法律意见20条,及时解决企业法治需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成260名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
2.全力贯彻落实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在“最威海是环翠”APP区司法局政企号开设“行政复议小课堂”,解读新修订行政复议法,搭建探讨研究新平台,目前已刊发9篇。做好“1小时速联快调”审理机制试运行,与当事人做好沟通协调,促成机制发挥实际效果。今年以来,新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因调解撤案而终止审理的案件14件,调撤率28%。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加强听取当事人意见、召开听证会力度,充分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权利,现已听取当事人意见152次,召开听证会6次。预计至6月底,新收复议申请将达110件,受理达90件。作为复议机关参与行政应诉案件8件,暂无败诉案件。
3.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各部门自查发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等突出问题13件,现已完成整改8件。二是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依托12345热线动态监测、在线分析、精准研判等功能,提高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和监督实效。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协调沟通,选取市容管理、城管执法、市场秩序等8个领域,由12345热线定期推送投诉举报信息,截至目前已推送相关信息7000余条,下一步区司法局将针对涉及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责边界不清、存在管辖争议的高频行政执法诉求事项组织开展会商研判和执法监督工作,实现行政执法类诉求精准高效办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4.开展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业务。已与区检察院联合出台《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实施细则》,推出“检察+公证”模式,充分发挥公证机构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
5.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行业重点、行政执法、入户走访、安全生产检查等工作任务,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防范电信诈骗、道路交通安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开展精准普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普法活动24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万余份,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4月,成立“威海市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驻孙家疃边防派出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涉海、涉渔领域的法律援助覆盖率。上半年,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近500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435万元,共计办理涉诉涉访案件及农民工讨薪类案件142件,获赠群众锦旗1面。持续开展调解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督导和行政调解、商事调解专题调研,今年以来全区各调解组织累计调处纠纷1960件。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聚焦深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巩固深化年”行动,组织各司法所报送“一所一品牌"工作方案。
6.开展合法性审查。上半年,反馈规范性文件相关指导意见5件次,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2件次,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备案702份,出具12345热线反映难点事项裁定意见7件,完成区领导批办件5件,配合部门征求意见19件,立法调研征求意见2件。
(二)亮点工作完成情况
1.成功申报山东省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一是参与起草试点方案并编制赋权事项清单。会同编制部门研究起草《威海市环翠区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 增强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实施方案》,根据镇街区域特点、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等,分类制定了由经济发达镇、主城区街道和重点产业镇行使的三类行政执法权事项清单,包含97项,涵盖5个管理领域,经市政府同意后已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委编办、省司法厅备案。二是牵头编制镇街执法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设立行使依据和裁量基准等内容。三是牵头起草威海市环翠区镇街行政执法工作管辖权异议解决制度。四是强化指导培训工作。牵头相关部门制定过渡期间执法业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执法能力培训和全区4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统筹调用机制。为镇街增聘5名法律顾问,根据需要及时提供法律咨询、风险评估、审查等服务。六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和指导培训工作机制。组织各司法所业务骨干9人,参加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备案审查培训,切实提升镇街行政执法监督和备案审查水平。
2.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2023年度“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心案例获评山东省2023年度“优秀法律援助案例”。
3.加强特殊人群管控。一是初步通过山东省司法厅对“山东省智慧矫正中心”的验收工作。下一步,将针对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节升级完善,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相关工作平台进行学习培训,不断充实完善智慧矫正平台的各项功能,构建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分析精准化、监督管理智能化、指挥调度可视化的全流程智慧化社区矫正体系。二是制定出台“信用+矫正”的工作方案,明确社区矫正及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将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名单加入信用平台,逐步开展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1.镇街行政执法人员配备不到位。各镇街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人员共计360余人,据了解各镇街目前暂未明确具体人员配备至综合执法中心和应急安全中心从事执法工作,建议于6月上旬完成执法队伍人员配备,确保从事执法工作人员按期参加学习培训。下一步,为扎实推进赋权镇街工作,将逐步制定完善赋权镇(街道)行政执法权事项执法业务培训计划,同时会同区级综合执法平台办公室统筹指导原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力争于6月底前完成镇街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系统梳理镇(街道)可行使的行政执法权事项,明确事项名称、设定行使依据和裁量基准等内容,经审核把关后向社会公布。统筹指导各镇街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行政执法相关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执法流程图、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等制式文本。
2.强化商事调解推进。因上级对于商事调解的定义、范围、原则、程序、效力、监督等无明确规定,且目前全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商事调解尚无先例。下一步,积极与上级对接,鼓励和支持有意向的律师事务所或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商事调解中心,会同民政、行政审批等部门研究制定工作措施,稳妥推进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商事调解设立工作。
3.强化考核工作。紧盯市级法治建设具体考核标准,根据《环翠区2024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意见》,围绕如何提升市考指标,着手研究制定区级法治建设考核具体内容。
4.加强复议应诉工作。做好“1小时速联快调”审理机制试运行,促进机制发挥最大成效。6月底前对今年上半年行政复议决定履行情况进行“回头看”并组织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庭审观摩活动1次。积极筹备印发《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指引》手册,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机关证据收集及运用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