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重点项目全程服务闭环管理模式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与行政审批局等共同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环翠区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全市“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工作导向,以深化“实敢当”作风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攻坚突破上下苦功、在创新争先上铆足劲、在规范提升上见真章,全面构建起全程闭环管理服务模式,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上半年,全区107个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已开工106个,开工率99.1%,年度投资完成率58.7%,超过时序进度8.7个百分点,58个项目投产运营。
一、抓建章立制,夯实推进责任。一是深化分级攻坚。坚持党委领导、班子带头、分工负责、全员跟进,针对40个体量较大、对全区发展影响较深的项目,成立区领导牵头抓总的38个重点工作小组专项推动,整合50余个部门共同发力,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全区重点项目分级攻坚推进,打破部门壁垒、强化聚力攻坚、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重点项目按时高质有效推进。二是坚持挂图作战。聚焦手续办理、基础施工、主体进展、内部装修、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逐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每月调度进展情况,对需要共同解决的事项,统筹各方,靶向用力,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强化配合。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对项目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攻坚有方、落实有力、成效突出的干部,在年度考评、提拔重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中予以优先考虑,对破解梗阻问题、推进成效突出的经验做法、先进人物等,作为正面典型全区通报表扬;与此同时,对因主管原因造成推进不力的情况,向责任单位发送督办单,督促限期解决。
二、抓服务保障,提升建设质效。一是加快手续办理。深化施工综合许可“多证合一”,通过“证照税”联办将相关事项流程整合成“一件事”,实现高频许可事项“一单告知、联合审批、一窗出证”。今年以来,共召开区级层面手续办理专题会2次、现场办公15次,累计为40余个项目办理了超60个手续,手续办结率同比提高约10个百分点。二是协调要素保障。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建立发改、财政、行政审批、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等6大部门信息共享渠道,统筹全区土地、资金、环境容量、能耗煤耗等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让好马吃上好料,今年以来,为企业解决排放指标问题12个、能耗指标15个。三是做好资金保障。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契机,积极对上争取,召开2次全区政策解读会,面向各镇街、企业代表逐条解读政策要求,同时邀请上级专家现场办公、精准指导,在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国债、无偿资金等方面持续发力,1-5月份全区共争取各类无偿资金超8亿元,助力90余个项目加速建设。
三、抓谋划储备,蓄足发展后劲。一是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瞄准欧美、日韩及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陕川渝等重点地区,精准对接500强、央企、省属国企、上市公司等目标企业,积极挖掘项目信息,同时利用龙头企业资源信息渠道,借助魏桥国科、启荣创投等基金管理人项目资源,通过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引等方式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截至5月底,全区已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超20亿元。二是支持本地企业膨胀扩张。结合全市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对有扩张意愿和扩产实力的骨干企业,给出与引进外地项目同等的政策待遇,全力留住本地企业新上项目。今年以来推动中关村医药产业园扩建、宝威智能工厂二期等39个膨胀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助力本土企业加快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项目。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狠抓谋划储备,紧密对接已签约项目,推动进一步投资交流合作,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积极布局,力争威海数智创新产业园、桥头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尽早开工,打造引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和新能源科技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