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索引号:11371002MB2859126E/2024-02336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 内容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成文日期:2024-06-28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37号委员提案《关于构建乡村品牌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6/28 14:35:18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刘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乡村品牌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收到建议后,我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对提案进行研究,有关解决措施。

一、以创建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引领,促样板片区提档升级

菱角湾城乡融合样板片区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契机整合完善片区内研学、文旅产业链,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措施,按两年时间分批实施投资21878万元大类22个项目,打造高标准的和美乡村集聚带,从而带动其他样板片区提档升级。一是做优做强乡村产业。投资11461.9万元实施菱角湾自然学堂中医药体验馆环翠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提升华峰三优富士专业合作社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7个产业项目,以环翠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核心,促进文旅研学融合发展,整合非遗文化、耕读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资源,带动龙山湖、黄窠寺、韦德山等样板片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石家河整治、漫水桥拆除重建等工程,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对片区内路网进行提升,实施山路硬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定期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持续开展清洁村庄创建活动,持续保持市级清洁村庄全覆盖。推广“信用+人居环境整治”“信用+志愿服务”等信用模式,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环境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主动治理、共建共享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三是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开展“两清三化”行动,即以农村残垣断壁、撂荒地动态清零为目标,采取推进一体化、流转多元化、盘活精准化的模式,统筹用好各类资源,推动由“闲”变“活”,有效流转闲置土地,盘活闲置房屋,吸引一批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实现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抓住环翠区获批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国家级试点机遇,加快理顺片区合作社的土地、房地以及无形资产权利的权属登记手续,为加快盘活资产创造条件。

二、以项目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建立2024年环翠区乡村振兴项目库,分类调度、指导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高效特色三类产业项目的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兴旺。一是丰富文旅融合产业节点。在里口山片区投资5150万元建设提升省级民宿集聚区品牌项目、刘家疃文化街区等项目,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在轻户外片区投资2200万元建设禹星源田园综合体,搭建油菜花海、原木攀爬等20余个特色节点,打造一处田园文化休闲场所。在玉皇顶片区投资13550万元实施忘忧鱼度假区、农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其中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引进旅日博士人才资源,高标准打造一处集现代农业展示、农科成果应用、乡村旅游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二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在轻户外、五渚河、龙山湖3个片区实施总投资1764万元的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做大现有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已有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整合扩张、增资扩产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扩大精深加工企业群体,积极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培育精深加工领军企业。三是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在宝石山片区依托新元果业农林生物防控研究中心,升级南郊村、埠前村果园防护系统,对宋家疃大棚进行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形成生态优势,降低费用成本。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利用半壁山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研究生产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优的新品种作物,持续打响南郊葡萄、埠前西瓜、宋家疃水果西红柿、半壁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玉皇顶片区南江疃村利用闲置的废旧工厂转型建设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并利用百余亩闲置土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加工牛饲料,形成完整的养殖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三、聚焦乡村人才培育,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是开展乡村实用型人才引育。做好“齐鲁乡村之星”“威海市乡村之星”年度评估及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选树区级乡村好青年13名,市级乡村好青年1名。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向团市委推送项目5个。开展“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季”活动,征集31处企事业单位,发布实习实践岗位61个,收到报名259人,最终确定26名大学生上岗实习。二是强化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实地调研科普惠农情况,计划选树2位市级农村科普带头人、2处市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专项活动,累计开展各类群体“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和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岗前培训5370人次。开展渔业实用人才队伍技术培训,组织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渔业官方兽医培训,16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春季行动”技术培训。举办“聚力·赋能·启航”——环翠区女企业家主题联谊活动,联合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迅腾产业学院,深入推进巾帼电商(迅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构筑乡村社会服务型人才队伍。开展2024年度事业编招聘,拟为基层医疗机构补充5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二级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组织20余名名区级医院的优秀医师,对5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定点帮扶。规范村级医疗卫生巡诊、派驻和邻村卫生延伸服务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派遣 456人次医务人员下乡巡诊,服务人数1742人次,宣传日宣传活动及义诊18次,发放宣传资料2254份。

四、发展近郊休闲旅游,叫响“四季环翠·山海链乡”品牌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发挥近郊区位优势,打造“四季环翠·山海链乡”乡村振兴品牌,目前建成25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23年实现年接待人数260.7万人,同比增加20%,年营业收入10820万元同比增加21%,全区农家乐年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以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垂钓、餐饮、文体娱乐为主要特色的城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二是发掘“运动+农业”发展模式。借力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修建5公里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50公里国家级越野跑赛道,建设花海民宿窖藏餐厅、自行车训练基地等项目,先后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等各类赛事30余场,累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成为威海近郊最大的户外运动休闲目的地。三是构建“文化+农业”研学产业。农业+文化为切入点,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十八里担架道、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红色东南乡等一批具有环翠特色的乡村红色研学产品2023年累计接待各类学习团队2000余批、3万余人次。桥头镇角湾自然学堂项目,总投资2.06亿元,流转土地2375亩,以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为核心,串联乡忆南子城特色民宿体验基地、山东健康民间中草药研学基地5大主题板块,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乡村研学产业布局,已累计接待2.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1390万元。

 

人:夏斌      联系电话:5230577

                                   

 

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20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