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环翠区耕地保护科学推进撂荒地利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环翠区耕地保护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对相关方面工作进行研究,并协调相关部门、镇街进行了调研,拟定有关解决措施。
一、坚持“用养结合”,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我区已设置28个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调查、分析、测定农作物生产、施肥、土壤理化性状等指标,出具检测报告并形成耕地质量监测档案。2023年,我区土壤培肥改良面积达6.894万亩次,其中有机肥施用面积1.12万亩次、绿肥种植还田技术推广面积0.031万亩次、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面积2.98万亩次、深松深耕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次、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推广面积1.263万亩次。耕地质量等级连年提高。区级财政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建立管护台账,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建立起高标准农田管护制度。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开展全区省、市、县三级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检测29项土壤指标,形成土壤质量数据库。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工作,更新县域耕地质量数据库。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汇总等工作,根据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内业测试化验等基础数据,开展环翠区土壤普查数据库成果、各类图件成果、土壤志等成果,为摸清土壤资源情况,详细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分布、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供支撑,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
二、保障种粮收益,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种粮收益低是导致我区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区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提高保险收益保障、推广高产技术应用等多举措提高种粮农民收益。一是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切实保障农户收益,2023年度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67.99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38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7.5万元。二是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联合保险公司到各涉农镇街召开投保宣传培训会,讲解保险条例,并积极落实上级财政保险补贴政策,小麦、玉米两大主粮作物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农户自缴保费低至3.2元/亩、4元/亩,极大提高农户参保率,有效提高粮食抗风险能力;三是推广高产技术,提高农户收益,制定了《环翠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环翠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专班,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区级专家指导组,以推动粮油单产提升技术方案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落实政策保障,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除严格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补贴政策外,积极推进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政策,保证粮食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保险赔偿,从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做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及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严格筛选示范场地,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定点观察,了解其生长发育特性,对外地好的品种继续引进,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推广先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把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耕地利用更多可能性
为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我区科学整治各类土地,增加土地利用效力,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对地理条件差、不适宜耕作的山地和林地,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对接,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实施退耕还果还林,有效减少撂荒面积,提升生态效益。对条件较好的地块,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户的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允许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将依法收回或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委托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积极引导农户以互换形式调换土地连片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小、散、乱的问题,我区坚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引导扶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起,我区已组织开展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鼓励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示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领办土地流转合作社,集中连片经营农村土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同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强土地连片治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逐步解决因耕作条件改变导致的抛荒问题。
联 系 人:刘慧 联系电话:5808315
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