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红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环翠区委教育工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方向,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做强“育人工程”,筑牢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根基。
一、深思细研,不断夯实学校爱国主义思政课建设
发挥思政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铸魂育人的“光合作用”,精心培育、用心呵护、固本培元,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改革创新思政教学工作。环翠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等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金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做法。截至目前,已有2门课程获评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3门课程获评全市中小学思政课“金课”。二是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翼并进育人。强化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四个结合”,将铸魂育人与学科素养有机统一,全学科融合互促、融合同行,实现全学科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目前,已有3位教师在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二、深思细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依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深入学党史的方法途径,广泛开展接地气、有活力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实效、显特色。深入挖掘和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面向青少年常态化开展知识竞赛、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将党史学习融入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入团入队仪式等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争做时代新人。威海市城里中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传递红色精神”红色情景剧展演活动,将红色故事以情景剧方式展现出来,共同感受革命先驱们的家国情怀。威海市翠竹小学创新开展“楹联书国志”“书香阅读共待花开”“红色研学”等特色活动,让大阅读和文明礼仪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围绕“明天,更美好”为主题的思政“开学第一课”,各学校分别通过班队会课、道法课等渠道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三年抗疫之路,社会各界、普通百姓与党和政府一起共克时艰的实践历程,引导和激励师生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拼搏进取、追求超越,奉献祖国,厚植爱国情怀。二是以劳动教育为依托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把劳动教育落实到育人全过程,促进劳动教育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融互通。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和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今年植树节,环翠区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师生及家长志愿者开展主题丰富的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实践中增强自身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以实际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现场教学活动。千山路小学、福泰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赓续英雄之志,争做红色传人”十八里担架道红色研学实践。河北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初心·1932”开展“追寻红色印记,坚定理想初心”爱国主义研学活动。码头小学组织五年级学生走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开展“铸魂之旅”——传承研学实践活动。武夷路小学走进贝草夼地下交通站开展“探秘红色革命地,重温抗战烽火情”红色主题研学活动。
三、深耕细作,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宣讲品牌
一是梯次化打造多支能讲、会讲、善讲的宣讲队伍。以区级“育人·汇翠”宣讲品牌为引领,梯次化打造“红烛宣讲团”等多支能讲、会讲、善讲的宣讲队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地气的宣讲形式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每月常态化开展宣讲的同时,于5月4日-6月8日,组织开展了“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微型党课大赛,通过“校级初赛—区级预赛—区级决赛”形式层层选拔优秀宣讲团队,营造人人讲党课、处处是课堂,形成“育人·汇翠”宣讲品牌的生动局面,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事业凝聚思想力量。上半年教体系统宣讲活动累计达700余次。二是努力构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环翠美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名师专家”宣讲团、“家庭教育”宣讲团、“心理健康”宣讲团作用,举行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近150余场,受益人数达到3.5万余人次。威海市古寨中学、威海市鲸园小学被评为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规范校。
联 系 人:李娜 联系电话:5283597
威海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