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索引号:11371002MB2858027L/2024-02816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
  • 内容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成文日期:2024-06-1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9号委员提案《关于加快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06/13 15:47:07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 浏览次数:

于玲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是我国首个建成并运行、首个实现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既是承担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运行的重要公益性科技平台,也是我区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您提出的要抢抓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机遇,聚焦招院引所、招才引智、企业创新,打响试验场知名度,提高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助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我们认为建议十分可行,对此,我们将积极推进。

一、前期推进情况

(一)坚持科技赋能,铸造蓝色经济引擎。一是加快打造科创平台。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合天津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60家机构成立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湾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吸引航天科工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组织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备案2023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二是支持参与重大项目攻关。围绕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发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支撑作用,重点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获批建设省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无人系统重点实验室,打造海空天一体化海洋信息获取与智能装备创新平台,以链条式创新支撑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壮大。

(二)坚持人才汇能,释放蓝色经济活力。一是强化“智库”建设。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主动对接引进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将高校资源、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源泉。目前,湾区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处,先后引进3位国家级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项目2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项目6个。二是发挥“智囊”效应。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威海海洋高端装备试验基地,累计签订产学研合同21项,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先后引进哈工大(威海)BMS芯片项目、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博弈演练场项目等科研团队。三是举办高端产业发展论坛。承办、举办航天防务通信与协同探测技术论坛、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海洋试验场建设与发展分会等高端论坛会议活动等200多场,先后有20余名两院院士参会。

(三)坚持项目聚能,壮大蓝色经济体量。一是筑牢项目载体空间。将海洋文化元素嵌入湾区建筑装修风格,抓好蓝科大厦、蓝贝海洋科学中心、蓝创楼宇提档升级,完成投资约6.8亿元,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湾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湾区内打造的国内首个海洋主题的科技类展馆——威海海洋科技馆已投入运营,科技馆已累计接待游客35万多人次,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提升湾区硬件水平。谋划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了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增发无偿国债项目,获批增发国债32189万元;打造了5万平方米蓝贝海洋科学中心、1.7万平方米蓝科大厦以及1.3万平方米蓝创孵化区,为入驻科研机构提供办公、研发、成果转化等综合性服务;完成28平方公里空域申请和90平方公里海上试验海域划定,为各类试验活动开展提供了便利,建设好了科研码头项目,为试验场运行和试验测试提供支撑保障。三是优化项目服务水平。编制了湾区招商手册,根据湾区入驻项目重研发、轻投资,重成果孵化、轻规模效益的现状,量身制定政策服务包。目前,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6大平台已入驻40家企业,涵盖海洋智能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服务等多个高端产业领域。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省部共建为统领,努力将试验场建设成为功能完备、开放共享、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海洋试验场。加快推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打造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新高地。

(一)加快试验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增发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加快建设海上试验平台、背景场监测系统、海洋仪器设备现场运行测试系统、试验保障系统,项目建成后试验场整体试验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够进一步满足绝大多数海洋防灾技术装备测试、检测、试验的需求,为我国建设海洋防灾装备试验测试体系、提升国产化海洋防灾关键技术验证能力和海洋观监测业务水平提供基础支撑。

(二)推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打造。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完善科研、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提升湾区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承载力。开工蓝贝商业地块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114亩,地上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合作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休闲配套(一期)。启动大草坪地块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占地85亩,地上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总部办公、科创基地、文化休闲配套二期等功能楼宇。

(三)拓宽试验场辐射领域。深化政企、科企、校企、银企对接,高标准推进新成立的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试验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吸引更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参与威海试验场建设,举办“太空与海洋高峰论坛”等高端会议论坛,拓展试验场参与面,推动形成品牌效应。借助哈工大、航天科工等在海洋装备领域影响力,吸引更多专家团队、科技企业来试验场开展试验活动,依托湾区搭建平台落地转化更多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高品质项目。


威海市环翠区海洋发展局      

2024年6月13日      

(联系人:谷杰泉;  

联系电话:0631-531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