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育既是抓当下,更是抓未来。2023年,环翠教育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新改扩建一批学校、幼儿园,持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一件件教育为民实事,办在了百姓心坎上,也惠及每一名环翠学子。
在嵩山第一幼儿园山水绿城分园小班教室内,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跳操、做手工,气氛活跃而融洽。五彩斑斓的操场上,孩子们滑滑梯、玩攀爬,欢笑声洒满整个幼儿园……
嵩山第一幼儿园山水绿城分园是环翠区2023年新开办的3处公办幼儿园之一。2023年,环翠区朝着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有园上、上好园的教育目标,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为普惠性幼儿园,“上新”3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满足了适龄幼儿就近入优质园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扶持机制,成功入选“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成为全国首批入选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之一。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是环翠区多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在位于张村镇的福泰中学,青年教师李雯正在给学生们讲授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们边学习边实践,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福泰中学是环翠区打造城乡一体教育新格局的典型代表。学校打造了智能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实验课时用多种传感器和数码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做实验,现代化、智能化的校园生活已经成为学生的日常。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还要让孩子们身边都有好老师。借助环翠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公费师范生分配、城区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对口支援等举措,一批高学历的新生代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轮岗到乡镇学校,城乡轮岗教师220余人,促进了城乡间优质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
在北竹岛小学四季国医教室里,老师手拿玉兰枝,给学生们讲解玉兰作为中药材的属性和药用价值。四季国医课是北竹岛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是学校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项目的主体课程,让学生可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逐步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
“一校一品,特色育人”。2023年,环翠区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展轨迹,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城里中学以传统手工艺课程及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将劳动课向工业化劳动课方向拓展,探索城市学校劳动课新路径;望海园中学打造无边界校园文化,学校成为“图书馆里的学校”“运动与休闲中心”“交流与研究中心”“万物互联资源中心”,为“未来教育”提供了现实版教科书;威海市第七中学开展中医药特色课程建设,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校本等课程中,逐步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中医药教育体系……现如今,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已成为环翠各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好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这一年,环翠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点谋划、高位发展,通过对20所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明厨亮灶、安全校车等专项行动,实施课程超市、名师辅导讲堂等课后服务提升行动,实现育人最大化效果。
如今的环翠,教育优质资源均衡供给城乡师生,教育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作为全省首批推荐对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教育部实地评估;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构建“数据E+”智慧评价新模式 驱动教育优质发展》是全省唯一一个区县级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7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