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招商引资攻坚发力。2024年,力争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13个以上,力争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一是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制定重点外出招商活动计划,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通过召开专题对接会、实地走访重点企业等方式,加强目标企业对接;积极参与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活动,利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海进博会、市级集中签约等大型活动平台,推进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二是加快推动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重点在谈、签约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各类项目服务保障,加速推进总投资20.03亿元的威海数智创新产业园、总投资11.2亿元的中航未来职业教育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雨润欢乐海岸一期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鑫达发动机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宝威科技智能工厂二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亿辰高端汽车精密零部件生产、总投资2.6亿元的中关村医药产业园三期新建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永烁高档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项目等重点签约项目落地到资、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推动利用外资量稳质升。强化重点项目支撑作用,重点推动总投资1亿美元京能综合智慧能源合作、总投资9000万美元咖啡机商用冰箱、总投资1000万美元计算机零部件生产等项目尽早落地到账。用好政府资金引导、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基金入股等方式,充分利用QFLP试点政策,开展“资本招商”,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强制造业、日韩项目招引,紧盯重点外方未分配利润企业,推动企业以利润转增资等方式再投资,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力促实际使用量稳质升。
(二)聚焦外经贸稳定增长攻坚发力。一是培育外贸新业态。支持企业争创省级跨境电商主体,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公共海外仓,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的便利度。继续推动渔具产业带+跨境电商跃升发展,培育优质主体,带动鼓励企业“触网”发展,利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开拓市场、扩大出口。二是打造外贸增长点。加快对全区外贸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一方面,抓好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渔具等优势传统产业扩大出口,稳住出口基本盘。另一方面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开展招商引贸工作,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及大宗商品进口的项目,并引导新增贸易主体加快落地开展业务,提升贡献度。三是主动服务促发展。对现有威海国际、倍加贸易等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服务贸易额新的提升。提供信息服务保障,为企业提供全面、实时的信息服务;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多渠道发布对外投资国别(地区)指南、活动安排等公共服务产品,及时向企业发布政策法律、风险预警等风险信息,支持企业拓展境外工程新市场。
(三)聚焦扩内需促消费攻坚发力。一是拉动社零指标提升。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每月25日前及时调度当月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对相关指标走势提前做出研判,特别是对影响整体走势的重点企业、增速下滑幅度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深挖新增纳统工作潜力,全面摸排新开业企业,重点摸排商业综合体及电商等领域,会同各镇街对辖区企业进行新一轮摸底,建立种子企业名单,确保企业达标后尽快入库,做到应统尽统。二是多元融合促进消费。继续落实“惠享山东消费年”工作,引导商贸企业联合举办专题促销活动,营造消费氛围;推动商业体系提档升级,会同竹岛、鲸园、环翠楼等市区街道继续落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满足和丰富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威高、万达及振华商厦等重点商场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发展首店经济,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激活品质消费新动能。三是助力电商快速发展。继续发展直播电商+产业带模式。通过“电商赋能”,帮助企业转型发展,建立企业联系服务信息库,引导传统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线上商城扩大网络销售,搭建网货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线上运营、物流与售后服务功能齐备、模式成熟的电商生态链条,集聚带动产业带线上矩阵膨胀发展。推动富源百川举办快手钓鱼红人节活动,打造垂钓行业年度购物狂欢节,进行品牌、商品、活动推广宣传,培育特色品牌。
(四)聚焦楼宇经济赋能攻坚发力。一是在招商引资上求实效。进一步摸透楼宇的有效需求,明确闲置楼宇的招商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包装和推介;借力企业赋能、院所支撑、专业招商等资源,聚焦总部经济、金融类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确保一批好项目落地。二是在盘活闲置上打硬仗。协调解决楼宇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整体闲置楼宇、多产权楼宇,因楼施策,对症下药,安排专人负责,抓紧梳理问题清单,逐个问题解决、逐项难点突破,力争全年盘活闲置楼宇2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在提高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楼宇管理机制,加强与楼宇运营方合作,全力做好项目对接、项目入驻、管理服务、手续办理、企业培育等全流程保障工作,真正将一站式楼宇经济服务做到位,不断提高楼宇服务管理能力。
(五)聚焦对外开放交流攻坚发力。一是加大外事资源整合力度,严格落实因公出国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既严守规定,又有利工作”,组织做好因公出国审核报批工作。二是进一步发挥驻日韩办作用,组织开展对韩交流活动,深挖裕罗电器、先优纸业、晨光电子等区内重点韩资企业资源,加强线索挖掘,储备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