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新闻外宣科科长 李明伟: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环翠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智慧法院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了解智慧法院建设工作,今天,我们邀请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丰山同志,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志伟同志,向大家介绍环翠区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情况。下面,我们首先请孙丰山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发布人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孙丰山: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环翠区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情况。
近年来,环翠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在健全基础设施、创新系统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上持续发力,推动数字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智慧司法效能。
一、树立“双向服务”理念,打造智慧服务体系
坚持“对内服务法官、对外服务群众”理念,不断创新智慧服务举措,让法官和当事人都切实感受到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便利。一是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引入智能导诉系统和诉讼智能化服务设备,为来院当事人提供立案、缴费、文书填单、文书打印等业务的网上自助办理;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远程诉讼服务指导,健全线上线下实时交互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二是推广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提供保全申请、委托鉴定、网上阅卷等20余项在线诉讼服务,诉讼事务可全流程“掌上办”。2022年,当事人累计通过线上办理诉讼事务1.3万件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引入“智慧法庭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个案送达情况、审判庭使用状态等信息统筹排期,并实时将排期信息发送至手机客户端,方便法官随时查看日程、安排工作,审判法庭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二、坚持“聚焦主业”意识,完善智慧办案模式
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应用,让无纸化、智能化办案逐渐成为新常态,不断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一是聚焦环翠区三级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研发诉调对接信息系统,与全区9个诉调对接分中心及211个诉调对接工作站等联网对接,打破部门、区域和层级信息壁垒,实现纠纷的网端流转和线上调解。2023年1-4月,共有4458件纠纷在线上流转,2971件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将诉调对接信息系统与全流程办案平台无碍衔接,纠纷信息经一次录入后,可直接导入办案系统,实现“诉”与“非诉”的无缝衔接。二是聚焦金融案件跨域集中管辖工作,研发“金融类案件速裁平台”,推动22家金融机构与法院办案平台跨界互联,金融机构可批量发起诉讼、批量提交证据、系统自动填充诉讼材料等,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40%以上;应用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建立区块链电子存证核验机制,实现起诉状自动生成、欠款人身份信息自动提取以及原始电子证据的瞬息固化和存证验证,持续提升金融机构诉讼便利度。三是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进一步深化“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应用,实现被执行人车辆、存款、不动产以及金融理财产品等财产信息的一键查询、全面覆盖,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全面推进网络询价、网络司法拍卖工作,传统拍卖程序中的评估、公告、缴纳保证金、竞买、确认成交等所有拍卖行为,都可在互联网拍卖平台上进行,着力解决财产变现难题。2023年1-4月,累计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进行网络询价1181次,开展网络司法拍卖455次,拍卖成交额超1.52亿元。
三、明确“固本强基”导向,构建智慧运维体系
持续强化互联网法庭、数据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法院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强化硬件设施保障,建成15间互联网法庭,开发简易版互联网庭审端口,形成PC端和移动终端全覆盖的互联网法庭建设体系,便于法官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庭审;建成全市法院首个微模块化数据机房,一体化集成国内水平的环境系统、信息化网络通信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以及等级保护系统,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二是强化专业化人才保障,实行专门团队对接、报障及时响应的技术保障机制,由软件开发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院办公,与审执团队建立一对一指导模式,就实际应用中的操作问题及时解答或维护。三是强化庭审辅助保障,引入讯飞庭审语音识别、证据展示系统等辅助办案工具,创新庭审全过程录音录像代替庭审记录模式,有效减轻法官及助理事务性工作,庭审效率提升20%以上;优化线上庭审功能,完善在线庭审虚拟背景嵌入、线上庭审音视频控制模块等功能设置,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庭审严肃性、规范性。
因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新闻外宣科科长 李明伟:
好的,感谢孙丰山同志的发布。接下来,请于志伟同志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
问题一 记者:
刚刚的发布中提到“诉调对接信息系统打破了部门、区域和层级信息壁垒,实现了纠纷的网端流转”,请问纠纷具体是怎样流转的?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志伟:
诉调对接信息系统外接签字板、指纹仪、扫描仪等设备,纠纷分流时,工作人员会一次性采集相关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生成后,系统将根据当事人住所地,结合全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自动匹配最优调解组织与调解员,同时自动发送提醒短信至调解员手机,提醒其及时查阅电子档案,了解纠纷情况,做好调解准备工作。调解员通过系统接收纠纷后,将根据当事人意愿,及时组织线下或线上调解,并在15日内将调解结果反馈至诉讼服务中心,实现纠纷受理、分流、调解情况的全程留痕,确保各项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问题二 记者:
发布中提到当事人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在线办理诉讼事务,请问平台如何查找、使用?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志伟:
首先说明一下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如何访问:我们打开手机微信,下拉进入微信小程序,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大家也可以根据所在地,直接选择“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东”等分平台。同时,环翠区法院微信公众号也设有平台快捷入口,大家可通过公众号服务中的“网上立案”端口直接进入平台。平台上包含详实的诉讼指引说明,当事人实名认证后,根据平台上的操作指引即可在线办理诉讼事务。
再向大家说明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如何访问:我们打开任一浏览器,在搜索栏中输入“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且有“官网”标识的就是“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大家实名注册后,即可在线办理诉讼事务。网站“问题帮助”模块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及常见问题,大家可根据需要浏览。
问题三 记者:
请问在推进互联网法庭建设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创新做法或经验?
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志伟:
一方面,丰富当事人庭审参与渠道,在客户端、移动APP参与庭审的基础上,扩充微信参与渠道,当事人可直接利用微信小程序参与庭审,进一步提升当事人诉讼便利度;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法庭数量有限、增建耗时较长的情况下,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对原审判庭的升级、改造,使法官可直接利用原审判庭设备与异地当事人对接,进行线上庭审。庭审过程中,法官还可随时进入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查看相关电子卷宗及证据材料等,并同步向当事人展示,实现内外网信息的实时交互,有效提升庭审效率。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新闻外宣科科长 李明伟: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会后与我们联系。感谢各位记者的大力支持,感谢两位发布人的解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