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夯实党建压舱石。阵地建设强根基。打造鲸园、北仓2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鲸园社区设置东片区雷锋驿站、应急队伍运行区等功能区域,满足志愿服务、应急培训、居民自治等活动需求;北仓社区设置公益理发等共享空间辐射周边片区,深化“五社”联动模式,集合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立“诉调、警调、访调”三项机制,高效化解群众诉求,迎接中央督查组督导调研。多元参与激活力。打造全市首家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搭建“鲸小哥”加油站、“青创会”等平台,开展“红色合伙人”“流动网格员”等项目,发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承接威海市“威海红帆·新锋领跑”党建行动启动仪式;统筹“双报到”下沉力量,建好社区“大党委”,实行现场“聊需求、认项目、给答复”的联席议事模式,报到单位认领“益暖扶老”等为民服务项目21个,参与民生实事50余项。干部培育赋动能,依托“红色鲸动力”等项目,开展公文课堂、实地观摩等培训5场,举办主题征文、党史问答等竞赛3场,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行社区领头人“以老带新”、金牌社工养成等培育计划,社区正副职结对,每季度召开领军书记大讲堂,社区副职交流工作经验,社区书记指导点评;每月召开金牌社工培训会,通过项目实施、现场路演等形式,提升社区干部专业能力素质,为社区“后备人才库”扩容增量。
二是创新模式、多元参与,发挥治理内生力。试点管理“新区位”。打破社区地理位置,将辖区按商居比例划分鲸商汇、家社区两大片区,家社区聚焦生活需求,鲸商汇探索商户共治。鲸园“鲸商汇”成立商居自治联盟,打造共享食堂、自管小组等项目,解决老年人就餐难、商户管理难等问题;戚谷疃社区聚焦居民需求,深化“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办理质效,获评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提升应急“加速度”。将应急队伍的组建培养、发展支持作为今年公益创投重点,整合居民骨干、“双报到”党员等组建“1+8+N”队伍118支,社区分类编组、加强管理,街道统筹资源、片区共享;完善网格学院培训体系,将应急救援等8项课程作为培训重点,开展培训课程80余次,提升调动应急响应最大力量。挖掘自治“源动力”。总结民主协商“六步七规法”,推出古陌社区“邻聚力、零距离”等16个“一事一品牌”民主协商项目,引导居民更有秩序地参与议事;利用“鲸治微基金”项目,通过“多元筹资+协商议事”方式,引导居民自治解决公共设施维护等老大难问题60余个。建成全省首家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学院,指导居民骨干牵头成立社区社会组织211个,提供孵化培育、发展提升的“全周期”跟踪,实现由居民广泛参与转变到居民专业参与,打造各类为民服务项目50余个。
三是盘活存量、激活动能,突破发展加速度。重点项目稳推进。6个重点产业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其中威海海港公园项目已列入山东省重大项目,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和锚索施工阶段;联通、移动5G无线网项目正在进行基站建设,已建设联通基站368个、移动基站550个;家家悦连锁超市今年共开业分店108家;民生银行、一正轩书画苑项目均已营业。招商引资再突破。外资方面,鲸园孵化器项目注册资本已增资到990万美元,实现外资到账631万美元;对接目标企业10家,在谈项目2个,签约项目1个,内资到位资金4900万元;新增威海沛达贸易、威海晟拓贸易、威海增裕贸易等3家跨境电商企业,并完成跨境电商任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净增量。楼宇盘活见实效。对接产权方成山集团出售嘉成大厦,已达成购买意向并签订协议,正在协助制定楼宇产业方向;协调金猴地产,对多产权区域回购后整体招商盘活,已制定了房屋置换、现金回购等多种解决方案,正在与业主沟通对接,执行产权回收流程;调整创客大街经营模式,引入华岳集团参与运营,解决政府租金压力问题,引入汇泉特惠超市等8家企业,盘活面积1800平米。
四是聚焦民生、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落实网格管理。将公共场所防疫检查、人员底数摸排等工作任务分包到人、网格“收账”,行政执法、公安等专辅队伍下沉网格,有效提升网格运行效率和精准度;搭建线上网格社群,通过明确群规、专人专管,对群众需求快速响应处置。提升物业服务。完成9个小区业委会换届,解决蓝景城小区因业委会多年不稳定问题;实行星级评定、物业退出等机制,倒逼物业公司“动起来”,清退2家考核不达标物业,祥云物业获得山东省首批“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企业称号;在古北等3个社区试点封闭管理,完成5个小区智慧化建设,在23个小区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137个,完善老旧小区基础配套。办好为民实事。完成祥云花园南区等3处游园建设,扩展15分钟文化圈;实施重庆街等5处道路维修工程,方便居民出行畅通;通过安装停车杆、重新规划车位,一揽子解决军分区门前应急车辆进出、周边居民停车难等问题;组织专业机构对111处雨污水管网、12处自建房、400余家燃气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摸排检查,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更换燃气软管1万余户,消除居住安全隐患。筑牢防疫屏障。0307疫情期间,对核酸检测、应急处置、人员管控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流程、有督导、有落实,省委书记李干杰同志和国务院督察组视察期间给予高度评价;以社区微网格提升服务精准度,满足各群体的生产生活需求,物资保供典型经验在央视13频道专题报道。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方面。项目储备数量不多,缺少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多数企业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辖区商圈多为小门店聚集,普遍存在业态低端杂乱、规模小、流动性大等问题,暂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和特色效应。
二是社会治理方面。随着社会治理不断发展深化,辖区已有的社会治理创新中心、社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存在服务项目同质化问题,没有形成各自鲜明的功能特点,导致社会治理的精准度、靶向性不高。
三是精致城市方面。精致建设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对物业服务、市容环境等领域整治力度不够,无序停车、占道经营等问题较为普遍,设施维修类问题居民自治解决的意愿不强,居民投诉纠纷时有发生。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着眼党建工作,引领组织凝聚合力。夯实党建基础。实施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三个专项行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社会治理创新中心、社区微党校等阵地为依托,形成多元党员教育体系,开展“今冬明春”党员轮训、“红心向党”党员干部培训等项目;发动8支宣讲队伍,充分利用“鲸园直播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深化“游园树下讲长征”等基层宣讲品牌,学习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擦亮党建品牌。融合社工、社会组织、报到单位等政企民社力量,丰富“一社一品”新项目、新内容,激发古北“家”社区、北门外“商居益家亲”等老牌党建品牌的活力,夯实“鲸商汇”“乐活北仓”等新党建品牌根基,总结好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社区治理发展改革提供示范,实现党建品牌全面开花。发动多元参与。完善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1+16+N”管理服务体系服务更细、管理更实,不断扩大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面;深化“双报到”工作,联合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工中心,复制推广菊花顶社区“大党委”成功经验,推动16个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形成红色党建联盟体系,一党建项目化,提升“双报到”工作质效。
二是优化创新模式,深化社会治理成效。探索治理模式创新。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拓展完善服务居民生活需求的家社区片区和商居共建共治的鲸商汇片区。家社区方面,通过民主协商、特色化项目模式,重点在社区微改造、为老为小服务、矛盾调解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方面发力,打造提升2-3个社区品牌。鲸商汇方面,以大世界商圈、纪念路商圈为试点,提升商居自治联盟自我治理、自我服务能力,成立社区服务联盟,将信用等级高的家政、餐饮、医疗、商超、外卖快递等商户聚合起来,形成商居共治的良性循环。理顺场所功能定位。针对原有几个中心场所服务同质化问题,对承担职能、服务项目进行重新理顺。吹哨报到全响应中心对各平台群众诉求进行一站式整合、快速响应,对个性化问题进行一对一处置;党群社工服务中心打破现有“1中心、5分站”的模式,下设社会创新、矛盾调解、民生服务3个项目部,推动社工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为党员群众提供标准化服务的投放;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学院,提供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全链条”孵化培育。深化信用长效治理。孵化“信用+志愿”队伍,依托“契约化+信用”,继续发动“1+8+N”应急队伍、双报到队伍,参与信用宣传、环境整治、社区改造等治理工作;持续搭建“信易+”应用场景100余个,扩大信用应用范围,将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纳入信用惠民机制;制定居民、商户、物业、社区“四方信用调解”机制,社区牵头协调,约束规范商户、物业服务行为,居民通过协商自治方式解决社区事务。
三是聚焦资源挖潜,激活经济发展活力。推进重点项目。主动对接辖区重点项目,强化“全链条、保姆式”服务,重点跟踪禄珊国际贸易、威胜大酒店出售盘活、万福康养中心等项目,尽早促成项目落地,实现外资到账;跟进中国联通、移动5G无线网建设、北洋大厦改造搬迁、威海老港区城市更新改造、家家悦连锁超市发展等重点项目,丰富辖区业态分布,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加快楼宇盘活。抓好重点楼宇项目招引,尽早完成金猴购物广场产权回购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积极沟通引入利群、奥莱等大型商超;在威胜大厦服装商业区引入新媒体直播带货平台,拓宽商场服装销售渠道;扶持海港大厦原有骨干商户,引导商户抱团发展,协助规划商场经营方向,引入电商资源平台,增加客流量;协助嘉成大厦新产权方进行产业规划,帮助引入第三方参与,培育产业孵化、企业办公等经营业态。创新平台建设。跟进创客大街招商运营情况,对原有区域重新进行功能调整。东区依托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小哥服务驿站”项目,为快递外卖骑手提供换电、维修等服务;西区引入行业联合协会、西泠印社等项目,进一步明确招商定位;中间区域临街商铺,继续招引创新科技企业。
四是紧盯民生服务,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完善配套设施。对樱花小区、朝阳南区、安全局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辖区居住品质;对祥云花园等5个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继续推进王家岭、万福山庄北2处拆迁改造项目,实现老旧城区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拓展文化服务。全面拓展15分钟文化圈,做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城市书房、基层服务点等场馆建设,争取城市书房三角花园店尽快投入运营;将长征社区空置绿地改造为小游园,增加休闲健身设施覆盖密度;在戚谷疃、朝阳社区规划搭建室外舞台,为居民提供文化展演平台,推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压实安全保障。对北山路周边山体实施综合整治,彻底解决影响居民居住和出行安全隐患;实施凤鸣谷山坡绿化整治工程,加强生态治理修复,消除山体滑坡隐患;对辖区1万住户进行燃气设施更新,筑牢群众安全设施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