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新闻发布会

环翠区科技局关于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项目融资推介发布会

时间:2023/02/24 15:56:18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浏览次数:

主持人 环翠区挂职副区长 王永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金融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推动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对接合作,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下面我们召开环翠区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重点项目融资系列推介会之《环翠区科技局关于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项目融资推介发布会》,今天来到我们推介发布现场的有省市区各级媒体朋友,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里口山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环翠区相关银行、保险、证券、投资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下边首先请环翠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波同志上台为大家介绍情况。

发布人 环翠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波:

一、2023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情况简介

2023年,共编制形成22项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其中,2022年延续的续建项目11项,2023年新增项目11项。项目总投资9.07亿元,已投入3.88亿元,后续计划新增投资5.19亿元,其中2023年新增投资3.42亿元,较上年度计划投资提高19.2%。

从项目类别看,主要分为2大类,新产品、新技术13项(总投资4.89亿元、当年投资1.807亿元),重大平台9项(总投资4.175亿元、当年投资1.616亿元)。

从“十强”产业分类看,新能源新材料5项(总投资1.75亿元、当年投资0.71亿元),智能制造6项(总投资16.39亿元、当年投资6.43亿元),医疗康养2项(总投资1.25亿元、当年投资0.33亿元),电子信息6项(总投资1.768亿元、当年投资0.722亿元),海洋科技1项(总投资0.18亿元、当年投资0.1亿元),现代农业2项(总投资0.44亿元、当年投资0.175亿元)。

二、融资项目情况

本次梳理并推介融资项目共9项,融资总金额为1.03亿元。其中重点科技创新融资项目3项,融资金额4000万元;其他成果产业化项目6项,融资金额6300万元。

(一)重点科技创新融资项目

1.项目名称:基于电信体系视频业务的泛屏智能终端系统

实施单位:山东百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山东百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是一 家专业围绕运营商 IPTV/OTT 视频产业从事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25.83万元,员工110人,技术人员占比 56%,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8469.43万元。公司主要产品有IPTV电视芯、魔百和软终端、大屏服务软件、全家视屏软件等,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IPTV/OTT端到端解决方案、本地化运营服务、大数据服务及家庭智能化的服务。

该公司“魔百和”软终端和“百盟校园物联感知系统”被评为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其中“魔百和”软终端被评为山东省“金桥奖”优秀项目,并入选全国工业和信息消费大赛优秀项目集。“大屏服务软件”被评为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山东省“优质品牌”荣誉。IPTV/OTT 软终端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目前产业内面临的硬件成本增加、传统模式增长缓慢、利益群体收益变窄、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等。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主要对电信体系视频业务的泛屏智能终端系统进行研 究,开发泛屏智能终端产品及其业务支撑平台,产品颠覆了直播 业务依赖外设机顶盒的收视习惯,突破了电视机的单一观影方式, 节约了运营商百亿级采购和装维成本,避免了电子垃圾产生和待 机能源消耗,已经得到广电总局和运营商高度认可,是技术变革 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前景:

电信体系视频业务的泛屏智能终端系统瞄准电信运营商领域 IPTV/OTT 视频产业市场,市场份额约为百亿级以上,目前每年市场需求量为5亿元,并以约10%的速度不断增长,项目产品投产后 预计每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3年9个月,计划投资6000万元,已投资3000万元,拟融资或贷款2000万元,期限3年。

2.项目名称:芯片级空气泵产业化

实施单位:威海奥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威海奥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业围绕芯片产业从事芯片装备部件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员工15人,技术人员占比60%,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90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芯片级空气泵、控制线等,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该企业拥有获得8项知识产权,获科技厅授予科创之星荣誉,NMP超高压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处于国内领先,解决了或正在攻克目前产业内面临的芯片卡脖子困难。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主要对芯片级空气泵进行研究,开发高压空气泵产品,产品具有综合性能优势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解决“卡脖子”限制、为半导体芯片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设备智能化进程等。

市场前景:

项目产品瞄准半导体芯片和光伏领域市场,市场份额约为5%,市场需求量为150000台/年,项目产品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市场前景百亿产值。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5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已投资1000万元,拟贷款1000万元,期限5年。

3.项目名称:强化传质传热微界面材料研制及产业化

实施单位: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围绕船舶废气处理产业从事船舶废气脱硫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100万元,员工47人,技术人员占比36%,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468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船舶废气脱硫系统、微界面材料产品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船舶废气脱硫系统设计、生产、安装及售后服务。

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船舶废气脱硫清洗系统已通过中国、法国、英国、美国、德国与挪威、日本(NK )国际船级社认证,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企业获得44项知识产权,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创业大赛企业组二等奖和威海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拥有山东省光电催化船舶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威海市特殊微界面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威海市脱硫脱硝环保技术和设备工程实验室三个技术研发平台,船舶废气脱硫技术和微界面材料技术处于国内领先,解决了船舶废气脱硫清洗系统设备大、耗水量多、耗能大的难题,以及强化传质传热过程中“高通量必然高压降”与“高效率必然低通量”的瓶颈。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主要对微界面材料进行研究,开发创新性多孔微界面材料产品。产品可大幅提高气液两相接触面,提升反应、分离等过程的生产速率及热能利用率,同时保持了低压降和高通量的特点,为强化传质传热过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市场前景:

创新性多孔微界面材料产品瞄准环保处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等诸多领域的工艺工程,与现有分离技术比,能够实现节能8-20%以上,设备投资降低10-30%,船舶脱硫技术节能及减排综合效率提高15%。项目产品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3000万以上。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3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已投资2800万元,拟融资1000万元,期限2年。

(二)其他成果产业化项目

1.项目名称:船舶废气脱硫系统市场推广

实施单位: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拥有成熟的船舶废气脱硫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船舶废气脱硫系统。公司拥有海水法、钠碱法、镁法三种先进脱硫技术,技术均达到《国际海事公约》所规定的0.1%m/m船舶硫氧化物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船舶废气脱硫系统产品类型丰富,形成了开环式、闭环式、混合式系列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市场前景:

船舶废气脱硫系统产品瞄准船舶废气处理领域市场,市场十分广阔,每年全球市场需求额在上百亿美元以上。2018年-2021年公司已完成60余套商业订单的安装,销售金额近3亿元,客户涉及太平洋航运(香港)有限公司、泰国宏海箱运有限公司、土耳其Genel Denizcilik Nakliyati As公司,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为成熟产业化项目,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增强品牌的竞争力,竞争同行采取先生产、安装后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因此企业取得订单后资金压力较大,拟融资2000万元,融资期时间2年。

2.项目名称:餐余垃圾自动分拣运输车

实施单位:名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名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围绕环保产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员工85人,技术人员占比24%。公司主要产品为餐余垃圾处理装备、餐余垃圾处理专用车、餐余垃圾分拣设备等,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企业拥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2013》,《CCC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等资质,获得60余项知识产权,拥有3个市级研发平台,餐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应用技术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处于国内领先,解决了餐余垃圾彻底无害化处理难题和垃圾分类的困难。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主要对餐余垃圾自动分拣破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餐余垃圾分拣运输车。产品对餐余垃圾具有无害化处理优势,可自动分拣出“筷子、塑料袋、金属、方便盒”等生活垃圾。打破国外产品垄断、解决“卡脖子”限制、填补国内空白、为餐余垃圾快速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了垃圾分类进程。

市场前景:

餐余垃圾分拣运输车瞄准环保领域市场,市场份额约为30%以上,市场需求量为非常大,项目产品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本项目由公司独立实施,计划投资800万元,已投资120万元,拟(融资贷款)500万元,融资期贷款时间2年。

3.项目名称:舰船激光通信终端产业化

实施单位:威海市赢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威海市赢海通信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激光通信团队骨干为技术核心,主营业务为研制和生产激光通信终端、空间通信网络产品等,拥有光束捕获跟踪、光机小型化轻量化、光机高可靠性保障等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是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终端供应商,已与航科一院,科工二院、华为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其中,企业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于思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兼职教授,博导,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5项,2次入选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激光通信激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好等优点,将改变现有的通信体制,给空间信息传输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立空间信息网络的主要支撑技术。

市场前景:

舰船激光通信终端价格定位在80万元-100万元/台套,在每艘舰船上安装3至5套激光通信终端,利用激光通信组网可实现军民两用高可靠性网路数据传输。未来激光通信技术将成为主流通信技术,市场销售额将呈逐年递增趋势。基于舰船平台的激光通信终端可应用与军事方面也可应用于海上运输。项目产品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项目由公司独立实施,计划投资4000万元,已投资1000万元,拟融资2000万元,融资期为2年。

4.项目名称:海洋高新技术服务及项目产业化

实施单位:威海蓝湾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威海蓝湾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依托哈工大(威海)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通过打造卫星(天基)、无人机(空基)、无人船(海面)、测控站(岸基)、水下自主航行器(水下)、海底光缆(海底)等平台,实现海洋观测全产业链体系。公司现已签约院士1人,承担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个。公司作为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的运营单位已孵化企业14家,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3人、常驻院士1人、博士15人。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1.海洋试验测试服务,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可完成水下水声定位、惯性导航、航行器等测试,目前已完成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及试验设备投资。

2.卫星运管及数据服务,2023年计划在远遥墩建设卫星地面站,为做好地面卫星数据接收、卫星在轨管控等提供支撑保障。

3.威海一号卫星,在自主研制高精度、高可靠小型化加速度计、国产芯片等基础上,研制国内第一颗面向海洋目标识别的通遥一体化卫星平台。

市场前景:

1.海洋试验测试服务,整体投资预计达10亿元以上,5年后年营业收入将达3000万元。

2.卫星运管及数据服务,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唯一可商用地面站,预计每天可服务卫星30颗,年产值约900万元。

3.威海一号卫星,预计新增产值4000万以上,利润1200万元,税收500万元。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用于园区运维管理,融资需求1000万。

5.项目名称:智慧农业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控制系统产品研发

实施单位:威海若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威海若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是聚焦企业智能制造与信息化于一体的高科技信息公司。企业创始团队源于哈工大(威海)软件学院,现有博士4人,学术、项目管理和技术背景深厚。自成立以来,在物联网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具有多项核心技术与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项目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目前已搭建物联网、区块链两个基础服务平台,拥有智能控制盒子、作物巡检机器人两个边缘终端设备;开发园区智能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等6个应用,产品具有实用性强、成本低、兼容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

市场前景:

若维智农平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智慧农业市场,项目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2022年5月-2023年11月,本项目由公司独立实施,计划投资90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400万元,拟(融资贷款)500万元,融资期贷款时间2年。

6.项目名称:光伏电站建设及软件开发维护

实施单位:威海能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主要从事能源物联网软件、硬件系统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公司主营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NB物联网电表红外抄表仪、配套的能源物联网数据监控平台。从源头上解决了用户无法获取供电公司电表数据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低成本、准确、实时的采集各类供电公司计量电表的数据,目前已累计建设光伏电站180余座,接入光伏电站350余家,服务售电企业1156家。

项目的必要性和技术水平:

项目主要以公司自主开发的能源物联网系统为依托,投资建设8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2座汽车快充站,利用系统对能源发、供、输、配、充、储、节等环节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分析,智能管控等技术手段,打造新能源光伏发电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集成化、智能化应用场景。

市场前景:

能源物联网系统应用主要服务于新能源行业,服务面广,市场空间大。

实施方案和融资需求:

项目实施期为2023年6月至2028年6月,本项目由公司独立实施。计划融资300万元,融资贷款期为5年。

发布现场还就媒体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惑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