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牢一个目标。继续发扬“实干实绩、敢打敢拼、担当善为”工作作风,树牢“人人实敢当,处处争一流”总目标。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审批服务效能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审批服务、人员管理、协同联动、督办考核闭环管理,确保2024年区级考核位次再提升。
二、建强两支队伍。结合市区融合新型政务综合体功能定位,从企业群众的感受度、体验度出发,着力强化大厅导办队伍、综合受理队伍建设,充分彰显市区一体化、大厅智能化、服务多元化优势。高标准办好政务服务专项礼仪培训和技能大赛,通过统一培训、答题比拼、情景模拟、专项大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导办员和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标准开展全科受理业务培训,搭建全科受理专业人才梯队,首批遴选3-5人,从高频事项入手,覆盖新大厅各业务专区,通过上派下挂、关联科室轮岗,实现高频业务市、区、镇街通学通办,进一步擦亮“环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形象。
三、打造一批亮点。一是构建新型政务服务综合体。以市民中心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打造市区实质性融合办事模式,打造环境舒适、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二是研发推广项目服务“一码通办”。依托威海市“一码通办”小程序,推动项目审批向移动端延伸,企业可通过手机端获取政策、咨询业务、提交申请、查询进度、扫码亮证,打破以往所有流程必须在电脑端进行的局限性,部门、镇街实现高效协同,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手续办理进展,实现随时随地服务。三是打造“无证明”办事大厅。持续推进“爱山东”APP、施工许可、企业登记等“无证明”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推广“鲁通码”、电子证照,助力大数据惠企惠民。四是推广“渔具生产一件事”等集成化服务。总结前期集成办经验模式和试点改革经验,落实好集成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市推广渔具生产等一件事一次办。五是深化施工综合许可“多证合一”改革。按照上级新政策要求,调整燃气经营许可办理标准及相关要求,主动承接“揭榜挂帅”工作任务。六是优化镇级“柜员化”服务。严格执行镇级便民中心 “六统一”运行标准,充分发挥镇级在区镇村三级联动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张村镇、羊亭镇便民服务中心为试点,强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综合柜员式服务,争取在我区召开市级现场会。七是拓展“证照税联办”新模式。在前期联合税务部门协同办公,打造“企业开办一件事”“股权变更一件事”等套餐式服务的基础上,打造线下专窗,拓展“证照税联办”新模式。市场主体办理登记可同时申请涉税登记、经营许可事项,实现一次受理、同步办理、打包办结。
四、攻克一批难点。一是开展重点项目联合攻坚。建立项目管家制度,会同项目属地镇街,联合相关部门,依托重点项目协同攻坚机制,提前介入、主动对接,为重点项目提供全过程精准服务。提前指导项目方统筹要素,制定报批节点,协调解决全生命周期问题堵点,全程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二是加快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积极学习其他区市先进经验,充分发动镇街、兄弟部门,发挥各自领域业务开展优势,对长期未下载企业开展重点攻坚,共同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及应用。三是源头防范虚假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依托威海市统一地址库,实现标准化地址在企业登记注册中应用,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采用“标准化地址申报+住所承诺制”模式进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提高防范虚假住所登记风险能力,依托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相关部门共享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