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农村局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带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富民产业不断兴旺、集体经济高效发展、脱贫成效持续巩固,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重点工作
1.加快样板片区项目建设。谋划了总投资21.26亿元的区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9个,目前已开工58个、开工率98.31%,已完工44个、完工率74.58%。9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全部开工,5个已完成当年计划投资,完成投资1.87亿元,达计划总投资的101%。为保证各项目顺利进行,建立了“月调度”“月通报”制度,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共发布乡村振兴简报8期。围绕“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创新”等,实施“揭榜挂帅”“打擂攻坚”项目14个。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11月初,全区共有脱贫户596户771人,监测帮扶对象6户8人。2023年累计为621户脱贫群众发放冬季一次性取暖补贴20.01万元,为402户脱贫群众发放孝善养老补助19.296万元,为3名在校脱贫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0.9万元,拨付省内协作资金360万元。新增7个面向脱贫人口的公益岗位,累计争取乡村公益岗数量达到17个,每个岗位可带动脱贫群众每月增收800元。累计核实防返贫预警信息804条,排查农户6522户、17979人,共发现1户2人,符合监测帮扶条件,已纳入监测帮扶对象。
3.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市局下达我区粮食种植面积任务3.1万亩,目前已完成粮食播种3.89万亩,其中小麦1.39万亩、玉米2.14万亩、大豆0.07万亩、甘薯0.29万亩,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累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共计184.37万元,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13065.82亩、玉米14618.6亩,实施农作物肥效和化肥利用率试验示范4处,“三新”配套服务1.8万亩,发布农业作物病虫情报15期。10月30日,我区粮食收获工作全部完成,小麦亩产测产387.2公斤/亩,总产量0.53万吨,同比增长39%,玉米亩产测产407公斤/亩,总产量预计0.87万吨,同比增长2.4%。持续开展“非粮化”地块整治,现已整改129个、503.73亩,正在整改地块5个、33.78亩。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采样,正在开展样品制备、检测化验等相关工作。
4.最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持续做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48万元,达到创建进度的73.21%。争取上级500万元专项资金,在桥头镇建设总投资1251.36万元、面积200亩的设施蔬菜高效特色农业项目1个,预计12月底前完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环翠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威环政办字〔2023〕3号),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成功培育威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威海青正蓝海食品有限公司、威海兴能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物流有限公司),第七批威海市知名农产品品牌1个(“幺幺红”牌苹果)、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威海南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食品认证5个(里口山秋歌大樱桃、福茂农民合作社威海金苹果、月铭园农民合作社小白菜、月铭园农民合作社油菜、威翔家庭农场猕猴桃)。
5.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新创建的1个省级(桥头义河北村)、5个市级和美乡村(羊亭阮家口,温泉河西,嵩山小镇村,桥头马井泊、姚家圈)已全部开工建设。2022年创建的2个省级和美乡村(羊亭镇南郊村、桥头镇信河北村),5个市级和美乡村(羊亭镇下炉村、温泉镇堂子村、桥头镇北子城、所前泊村、温泉镇栾家店村)均已基本完工,正在准备后续验收工作。在典型创建方面,成功推荐羊亭镇贝草夼村申报2023年度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级廊道文化体验重点村建设,助推王家疃村成功申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环翠区“杏园”贝草夼、里口山乡村休闲旅游成功评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同时以“三清一改”为抓手,高标准完成市级下达的43个省级清洁村庄创建任务。
6.深入实施“两清三化”行动。引入一批富民兴村产业,提升农村致富“造血”功能,2023年以来,5个涉农镇街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18栋、低效农用地758亩、集体闲置资产3处,建成精品民宿、亲自研学等“两清三化”示范项目12个,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对“环翠·链乡”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整合为“红色印记、链乡休闲、链乡业态、链乡主体”四大模块,内设“和美乡村、休闲运动、休闲农场、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业龙头企业”等十大项目,同时链接“乡村找房、链乡服务、链乡动态”三个板块,并接入“最威海是环翠”APP,更直观、更全面、更广泛地展示我区优质涉农资源。目前平台已累计发布各类宣传推广信息330余条,进一步激发了乡村优质资源活力和近郊文旅消费潜力。
7.力促“三资”监管提质增效。开展债权、债务和不规范合同专项整治行动,收回债权197笔、金额1843.3万元,清理债务241笔、金额1864.63万元,清理不规范合同117份。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挪用侵占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制定《环翠区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目前正从八个方面开展整治,预计于11月15日前完成摸底,12月底前取得成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收支审计,目前已完成22个项目审计报告初稿,其他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8.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023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华联购物续租事宜,截至目前,已拟定了初步的续租协议,社属企业同振华方也基本同意了续租协议条款,预计11月中旬前振华法务机构可形成正式合同文本,再次征求社属企业意见,签订正式协议。
(二)亮点工作
1.高标准做好省级乡村振兴现场会承办工作。10月9日,全省乡村振兴观摩团来我区,先后前往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王家疃村、菱角湾城乡融合样板片区信河北村围绕乡村共富党建联盟建设、红色遗迹打造、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扩大了我区乡村振兴知名度。
2.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023年我区成功申报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获得省级财政资金500万元,已将总投资1764万元的3个项目(浦源食品鱼类冷冻调理预制菜项目、浦源食品有限公司海洋鱼类半封闭地上发酵项目、喜盈门乳业乳酸菌无菌灌装生产项目)纳入先行县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统筹推进省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2023年3月,环翠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共确定试点镇街4个,每个试点镇街内选取1个村居试点和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截至目前,各试点村居均已制定和完善相关村规民约,建立村民档案1026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0次,参与人次达1020人次。
4.扎实开展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试点。2023年5月,我区申报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国家级试点,8月份,正式获批。9月份以来,在各部门、镇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选取了部分镇街、合作社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已确定了6个试点镇街、12个试点合作社,累计完成2个合作社的5宗土地、11宗房地一体资产已完成权属变更登记办证工作,面积共3.15万平方米。完成4个合作社的下属企业投资主体变更工作,5个合作社的无形资产权利的权属登记工作。年度前将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存在问题
1.个别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展较缓。有4个样板片区重点项目因各种客观原因未达到进度要求,为续建里口山医院项目、里口山医院配套工程项目、港头安置区(C)地块项目、城投冶口绿里闲居项目。
2.乡村振兴储备项目少。2024年乡村振兴储备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缺少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投资建设的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
3.脱贫人口增收压力大。按照市级考核要求,脱贫人口收入负增长户数要求不能超过脱贫人口总户数的2%,但环翠区脱贫人口老龄化严重,低保和特困供养户数多,残疾或有慢性疾病的户数多,还有部分因家庭工作问题不在环翠区居住,难以有效组织务工增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作为扶贫产业的果蔬大棚等项目的租赁价值会逐渐下降,导致脱贫户可分配收益减少。
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