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新闻发布会

关于威海市环翠区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10/09 15:51:24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浏览次数: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阮宝勇: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环翠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大抓经济工作鲜明导向,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区营商环境,我区近期印发了《环翠区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今天,我们邀请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负责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鹏远同志;区法院副院长于志伟同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董居良同志;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栾晓同志;区商务局副局长王飞同志向大家解读《环翠区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首先,请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负责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鹏远同志介绍《环翠区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发布人 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负责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陈鹏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激活经济发展力的重点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对标先进、谋求创新,2022年度获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为大力弘扬“实敢当”工作作风,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起草了《环翠区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并经区委、区政府会议研究、印发。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文件有关内容。

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我们主要把握了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赋能经济,立足“大抓经济”中心任务,开展集成式服务,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先进典型经验,综合运用“数字+”“法治+”“信用+”等融合应用方式,探索更多“环翠模式”“环翠经验”。三是坚持系统集成,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加强全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全过程服务和监管效能,推动全闭环解决企业诉求。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调研评估发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改革举措,加强跟踪督导指导,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同时,紧盯“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我们围绕小店经济、盘活楼宇等服务经济发展主题,制定了七大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内在驱动力和内涵质量:一是实施“提能蓄力”行动,点亮小店经济。聚焦街区活力释放,放宽准入门槛,用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小店蓬勃发展、创新升级。二是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盘活闲置楼宇。聚焦垂直经济发展,组建楼宇服务联盟,推进优质项目入驻、空间盘活,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实施“强基领航”行动,全力招商引资。聚焦开放合作共赢,打造“四库一地图”,绘制招商地图,运用信息化新手段,推进招商引资精准化、专业化。四是实施“城乡共富”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城乡联建发展,优化基础要素保障,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合作,推进涉农市场活力激发。五是实施“全链提升”行动,壮大产业集群。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着眼创新协同、生产配套、供销合作等方向,全面拓展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六是实施“服务精进”行动,加快项目建设。聚焦服务质效变革,通过超前介入、容缺受理、快办联办,推进产业项目快速落地、高效投产。七是实施“惠企便民”行动,力争群众满意。聚焦精致幸福升级,配齐助企联络员,强化服务纾困,推进市场主体需求满足、难点破解。

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惠及全量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后附3张任务清单:一是聚焦“大抓经济”主题服务,推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措施116项;二是聚焦“揭榜挂帅”创新提升,推出我区主动探索实施的改革措施73项;三是聚焦“攻坚落实”配套服务,全面承接落实上级部署的年度重点改革任务82项。共计271项改革任务,由40多个单位协同推进,每项举措均明确了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做到底数清、任务明、时效强。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目标,坚持营商环境与大抓经济一体推进,市场主体满意度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让企业家在环翠投资兴业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阮宝勇:

好的,感谢陈鹏远同志的发布,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问题一 记者:

都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环翠区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对法治建设领域满意度有哪些新举措?

发布人 区法院副院长 于志伟: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区法院紧扣“大抓经济”部署,打造“百商荟‘翠’”司法品牌,并出台了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等14项工作措施,涵盖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实现全周期服务企业改革,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聚焦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融翠”绿色金融司法服务体系,与18家金融机构定点联络,细化7项机制和14项服务措施,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构建诉前联动调解、诉中繁简分流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技术调查官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全面加大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同时,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部署开展“‘四问四帮’企业走访”“进企业促发展”等活动,组织法官分包联系辖区11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法律指导130余次,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结合调研走访情况及审判实践中发现问题,制发《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指引》,从企业设立及内部治理、合同签订及履行、用工管理三方面,梳理15条常见法律风险并提出防范建议,切实强化企业知风险、防风险、抗风险的能力。

问题二 记者:

今年方案中提出“盘活闲置楼宇”“招商引资”等服务经济发展的主题,具体有哪些措施?

发布人 区商务局副局长 王飞:

盘活闲置楼宇资源是中心城区突破发展空间束缚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用好“三力”,从存量资源中寻找发展增量,在盘活低效上拓展发展空间,通过盘活楼宇资源,激发中心城区活力。一是围绕楼宇盘活,在精准施策上着力。建立楼宇资源库,对楼宇资源进行全面摸排、核实,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长期低效运行的楼宇、新建甲级楼宇、空置率过高的楼宇等,精准分析每一栋楼宇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分类施策,目前全区盘活闲置楼宇资源16.2万平方米。二是围绕楼宇业态,在产业培育上聚力。抓好楼宇生态打造,统筹考虑闲置楼宇盘活和楼宇生态系统培育,将盘活和引流同步推进,聚力引进夜间经济、摊位经济和高端服务业态;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发展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商圈活力、赋能商业发展。三是围绕楼宇服务,在精准管理上用力。探索成立区级楼宇联盟服务中心,为楼宇提供项目接洽、协助选址、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研究出台楼宇经济扶持意见,在盘活闲置楼宇、打造专业楼宇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大重点楼宇推介力度,组织招商推介会、楼宇座谈会10余场,进行精准路演、推介,为楼宇经济发展聚人气、壮声势。

同时,始终把项目招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紧盯500强、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一批大产业、大项目落地建设。一是聚焦聚力专业招商。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攻产业方向,依托海鑫新材料、威高骨科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瞄准产业链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完善产业发展图谱,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1—9月份,全区引进内资过亿元、外资过千万美元项目9个。二是抓紧抓牢载体平台。围绕制造业产业,依托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中欧膜产业园等7大优质园区载体,以及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威海创新园2大科创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对接导入优质项目资源;围绕服务业产业,突出中心城区楼宇经济优势,重点招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产业,目前全区引进楼宇项目60余个。三是精准开展招商活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以及日韩、欧美等重点地区,借助儒商大会、民营500强峰会等高层次平台,策划举办各类招商专题推介活动,1—9月份,全区共外出招商640余次,举办各类活动10余场,推动新增签约落地项目29个,总投资达108亿元。

问题三 记者: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目前环翠区在探索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并联审批方面有哪些新成效?

发布人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董居良:

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市局及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采用合并同项、告知承诺等方式,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防空地下室建设许可”等9个事项整合为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1个事项,推行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九证合一”新模式,办理时限压缩至2小时,打造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手续全省“最简版”。

一是全面整合原有9张事项申请表,形成1张《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申请表》,填表要素由原来的657个压减为209个,减幅68.2%。二是全面精简申请材料,申请材料由原来的49份精简为6份,减幅87.8%,其中通过数据共享,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中标通知书、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等4份材料实现“免提交”,减幅66.7%。三是申报事项由前置审批改为告知承诺、批后监管。将工程质量监督、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5个事项由前置审批改为告知承诺、批后监管,申请人提交《办理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承诺书》,保证在主管部门开展监管时能提供材料齐全,即视为符合要求、先行准予批复。下一步,环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问题四 记者:

破解融资难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方案中7个主题几乎各个都提到了融资,今年我们有哪些融资优惠给到各类市场主体呢?

发布人 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栾晓: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用好金融政策“工具箱”,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不断强化银企互动,动态更新金融政策、银行信贷产品、企业融资需求二维码,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全力为企业融资“解渴”。

一方面,全面落实“科技支行”、“人才险”等一揽子金融惠企政策。按照企业当年在科技支行合作银行贷款余额给予不超过1%的贷款贴息;为我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企业提供企业研发补偿保险和人身保障保险保费补贴,单个投保对象年度补贴最高16万元;对在我区上市和挂牌的企业最高分别给予600万元、100万元补助;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非国有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每家每年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大走访活动契机,扩大银企对接覆盖面,组织各镇街对38233户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进行全面摸排,并结合各自需求情况组织开展镇街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政策和产品直达各类市场主体和基层。同时,以金融辅导工作为抓手,开展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持续推动银企对接深入精准、走深走实。目前,共举办系列银企对接活动9场次,惠及企业、项目333个,对接企业融资需求420亿元。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阮宝勇: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问题,可以会后联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联系电话:5210729。感谢各位记者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