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基层播报

底蕴深厚的福德之地

作者:谢冬梅 时间:2022/07/08 08:27:48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当里口山脉在前里口、后里口完成了整个山系的高峰后,便稍作收敛,携带着山岭一路绵延向西,又见一座卧虎山沉稳而厚重。山脚下,一座小村庄幽静而敞亮,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给人以平和、吉祥的韵味,这里就是福德庄村。厚德载福,泽被后世。

在里口山西脉,有一山峰形似威猛无比的老虎,两爪伏地,屈背弓腰,仿佛随着一声长啸,整座山岭即可拔地而起,当地人称此山为“卧虎山”。相传,多年以前,一只神虎路经这里,见山清水秀,遍地是宝,因之流连忘返,以致卧而化为山峰。古时候,卧虎山被视为神山,山前的福德庄村也被视作“风水宝地”。

威海设卫后,有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以及镇抚、经历、千户、百户等大小官吏,大都实行世袭。董旺担任指挥佥事一职,遂以威海为家,分理屯田、验军、营操、戍守、军器诸杂务,为正四品官。董氏四、五世祖董旺、董逊及十世祖董祚昌、董祚远、董祚丰等数代子孙在福德庄及其周围,建设了董氏山园、董家祠堂、关帝庙和子孙庙等。董氏先人称自己的村落是“里山庄宅东自择”,还曾写诗赞曰:“八方周密山无缺,四面交流水有情”。

董家祠堂建好后,董氏家族还合资在庙后建了私塾。新中国成立后,祠堂曾变成村里的供销社。有时村民还在祠堂后墙挂上幕布,放露天电影,这里也曾长期成为福德庄的活动中心。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全村搬迁到现址,董家祠堂渐渐荒废。2017年,董家后人及企业家对董家祠堂进行了修复,其中陈列着董氏后人和村民自愿捐赠的历史藏品,成为村民德育后辈、传扬优良家风的文化阵地。

村子里曾经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后依文磨石,前对笔架山,街是剪子骨,河是不干河。不干河指村南的一条河流,这条河起源于里口山的地下水,过去曾一直是常年不干枯。这条蜿蜒的小河从村东流淌而来,经过村庄后,又绕行向西流去,犹如一条玉带蜿蜒而过。于是在清末将村名改为河东村。直到1980年全村搬迁新村,又恢复了原来的福德庄村名。

原本杂草丛生的破旧河道,变成了“荷花映日”的滨河公园;连片成区的规模化种植大棚,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广纳四方宾客;老村上建起的儿童乐园,洋溢着孩子们爽朗的笑声……近年来,福德庄村利用城郊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发展,努力实现村民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