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十五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威环民字〔2022〕39号
王东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底,环翠区常住人口35.4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8.2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3%,并成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着力强化养老服务保障,逐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随着养老压力的增加,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利用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一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6012349”热线整合各类加盟服务企业 3258 家,面向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类、生活咨询类、政府购买服务类和紧急救助服务四大类二百余项服务。为给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价廉、卫生、便利的餐饮服务,陆续办起社区食堂和农村老年餐桌。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食堂31处、农村老年餐桌20处。为环翠区残疾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和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优惠卡8348张,社区食堂实时就餐人数48.22万余人次,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享受到“家的味道,爱的滋味”,很好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二是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强化在职人才培训,实现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全覆盖,各机构护理员能持证上岗。建立人才激励机制,2021年成功举办环翠区第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共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对获得一等奖选手,优先推荐参评“环翠技术标兵”称号。优秀选手代表环翠区参加了威海市第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有3 人获得全市“三等奖”。
三是进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委托专业机构沐浴阳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工作。已对环翠楼街道17个社区进行宣传,入户150户老人家中,目前成功签约40户,家庭居家适老化设备全部安装到位,现正在根据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
四是打造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区。我区坚持“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途径,创新推行“互联网+康养”,大力发展“嵌入式康养”“融合康养”,建立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成功入选全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养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五是鼓励发展“田园式养老”产业。我区自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两清三化”行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等形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每盘活一处,奖励集体经济组织800元。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对集体厂房等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化利用,按照盘活当年租金的20%奖励集体经济组织。从政策层面上,我区鼓励“田园式养老”等连片成方盘活方式,也指导镇街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前往投资,发展养老产业。
六是发挥长护保险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申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管理,配合市医保局搭建全市统一的护理服务资源供需平台,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护理站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为失能人员提供合规服务。加快发展包括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护理保障需求。
七是发挥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针对老年群体易发多发病种和实际需要,健全完善政策措施,逐步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待遇。特别是将卫健部门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的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全部纳入用药保障范围,逐步探索将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纳入用药保障范围。推动老年疾病常见用药纳入国家和省级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减轻老年患者用药负担。
八是探索医疗保障创新项目。在环翠区所有公立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管理试点,将36种病种纳入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符合住院条件以针灸治疗为主的就医患者,中医日间病房护理费、床位费、住院费较普通住院费用降低70%,推进我区中医药服务与医养健康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床日等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行中医优势病种、药品药械带量采购等都为老年患者减轻就医负担,降低医疗支出,间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九是出台医养结合扶持政策。为引导更多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工作,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修改<环翠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意见>的决定》(威环发改字〔2021〕16 号),在康养服务业方面加大医养结合机构扶持力度,对核定床位不少于20张,入住老年人满意率达到90%以上,已投入运营满一年,经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认定,养老机构内设康复医院、护理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室)、护理站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养老机构、专门养护病区的医养结合机构,对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每人每年给予医养结合运营补助分别不超过 2000 元、4000 元。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通过政府官方公众号和机构个人平台同时宣传,为优秀养老机构做好推介,提高大众知晓率和认可度。同时,提升服务品质,为每一位入住老人带来舒适的养老体验。加大力度引进为老服务专业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提高养老服务场所利用率,支持开展居家探视、失能老年人照护等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今年计划新建的4处社区食堂、24处农村老年餐桌建设,确保按时投入运营。
二是培养养老人才队伍。强化在职人才培训,开展养老服务队伍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实现养老服务人员上岗培训全覆盖。推动校企合作,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为院校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岗位。
三是促进医养康养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频次,拓展服务项目,普及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广泛开展老年疾病防治、意外伤害预防、心理健康与关怀等健康促进活动。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所以及其他专业机构,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以及生活类康复服务。
四是继续推进“两清三化”行动走深走实。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等发展养老等乡村产业项目,对符合奖补条件的予以资金扶持。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集体,积极探索村集体集中收储房屋,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发展养老产业的盘活新路径。
五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威海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威政办发〔2022〕4 号) ,从2022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水平。参保人员享受门诊共济保障待遇的条件与住院待遇一致。参保人员的门诊共济保障待遇分为普通门诊待遇和门诊慢特病待遇两部分,其中参保居民的门诊慢特病待遇包括普通门诊慢特病待遇和特定门诊慢特病待遇。门诊共济保障待遇根据参保人员的参保类型实行差异化标准。参保人员门诊共济保障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 目录、诊疗项目目录、服务设施项目范围和医保支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门诊医疗费用设置起付标 准、支付比例和年度支付限额(指起付标准以上的符合医保基金 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参保人员 1 个自然年度内门诊就医发生的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按相应的支付比例予以支付。
联系人:刘吉虎 联系电话:5284403
威海市环翠区民政局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