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闹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梦。近年来,随着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的打造,里口山成为很多市民游客阡陌之旅、寻梦诗画田园的必选之地。作为威海“山、海、城”格局的核心,里口山群峰王家疃是一个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村落,据《威海市志》记载,明永乐年间,一王姓人家由河南省归德府商邱县来此定居,王姓一族便在此繁衍了600多年。起初这个村庄被称为后里口,但由于大量王姓村民居住在此,后来改称为王家疃。时至今日,村中姓王的村民依然占据绝大多数。
王家疃村东西狭长,南北纵深较小,一条东西向村路将各个街区串联,道路平行老河道穿村而过。尽管历经数百年风雨,王家疃村依然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初始风貌,在毛石砌筑的传统民居上,依然可以找到拴马石、门头、石墩等携带历史信息的物品。村庄里的房屋集中在河道南北两侧山夼,石墙、青瓦、依山、临水,具有典型的胶东山地民居特点。
王家疃村位于佛顶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朝向谷地。佛顶,因山头圆静如佛得名,亦名佛儿顶。佛顶山的顶端,在村里被称为北天或者北天顶。在村子里也流传着,有关佛顶山的各种有趣传说。相传公元438年,北魏太武帝拆庙毁寺时期,达摩大师从河南携带经文,几经辗转,来到了佛顶山上,见此地非凡,便驻足于此打坐修行。经过多年,达摩终成正果,后来佛祖命其归位,因舍不得北天之秀峰,便将其峰顶带到了江南的西子湖畔,灵隐寺前。这就是灵隐寺前的山峰为什么叫“飞来峰”的缘故。
沿溪两岸,盘曲硬朗的柿树枝干一直延至天空的边缘,若是秋日里来,可以看到一棵棵柿子树倒垂在岸边,一个个橙色的柿子沉甸甸地压在枝头,点亮山野。据统计,王家疃村有89棵百年以上的柿子树、6棵200年以上的楸树,还有1棵160多年的大叶朴、1棵150多年的板栗、1棵100多年的刺楸和1棵500年的龙爪槐。穿越数百年的老树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守卫,见证了王家疃村的兴衰荣辱。
以胜景闻名,以花果传世,因艺术而浪漫。如今,这座600年历史的老村,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村”。依托里口山山林、溪流等自然资源,以及广福寺、桃花源等人文景观,王家疃村打造了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及众多休闲、艺术场所,让游客充分感受田园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共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