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基层播报

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党小组展馆:星星之火生生不息 红色印迹焕发时代光芒

作者:丛菁,毕兴龙 时间:2021/05/01 08:55:41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在威海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革命先辈。位于竹岛街道新威附路的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党小组展馆便记录了一段威海党组织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在这里,红色展馆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向我们诉说着汤福山等革命先辈的事迹。让我们一同走进展馆,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在新威附路这条历史厚重的百年老街上,散落着老船厂、老陶瓷厂等多处历史文化印迹,同时,这里还有一座重现历史的红色印迹展馆。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威海卫发展了第一名党员、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爱国运动。为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阶段,这座红色印迹展馆被定名为“初心·1932”。

步入展馆,就好像翻开了历史的扉页,将我们拉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之中。“九一八事变”后,威海卫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高潮迭起,1932年春,威海卫爆发了第三次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学潮,通过学潮,一大批爱国学生受到锻炼。

为平息第三次学潮的影响,当局勒令各学校提前放春假,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学生,学潮中的骨干汤福山在回到家乡石岛后,荣成特支党员丛烈光根据其在学潮中的表现,将其介绍入党,汤福山就成为了威海卫第一名中共党员。汤福山回校后又介绍于荣瑞入党,丛烈光回到威海中学(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介绍刘德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成为了威海卫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到1932年4月,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党小组在威海中学(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诞生。

威海卫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后,肩负起了宣传党的进步思想的使命,将那些有革命理想的同学紧紧地团结到了一起,革命的种子悄然发芽。

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党小组成立后,他们迅速渗透到学生自治会、壁报组这些组织,又迅速占领了演讲会这些宣传阵地,并且在他们其中秘密传阅这些进步书刊。一直到1933年“五一”前夕,他们开始张贴标语,宣传抗日救国,用党费买纸张,并且写上“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那个时候就留下落款中国共产党威海卫支部,影响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展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捧捧“初心土”仿佛穿过历史的长河,讲述着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越来越多的党员、居民在这里感悟初心使命、汲取信仰力量。

学党史、沐党恩、塑党魂。如今的这座展馆已成为“威海市社区党史”宣教基地,通过“家门口读党史”、“今天我来讲党史”等活动,与场馆内“百姓故事活动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青少年提供了了解威海党史、学习红色文化的新平台,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岁月,让“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之风吹遍环翠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