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阮宝勇: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环翠区“十三五”成就回顾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环翠区科技局局长黄松娟同志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向大家发布“十三五”期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情况。
发布人 区科技局局长 黄松娟: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五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考察威海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加速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五年来,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优化,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关于实施“英才汇翠”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威海创新园的专项扶持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近5亿元。每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深入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对《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进行修订,政策涵盖了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发展、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等9大方面,积极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改善我区创新环境,“十三五”期间,兑现区级科技创新扶持资金过亿元。同时,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支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实施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资金管理,加速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提升”。
五年来,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队培育机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44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7家,总数达到105家,是“十二五”末的3.75倍,截至2020年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25%,比“十二五”末增长近20个百分点。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企业科技投入稳定增加,实施市级重点创新项目53项,省级以上重点科技发展计划28项,争取上级资金1.8亿元,带动全社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0多亿元,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通过协同创新、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项,获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飞机地面抱轮移动技术装备、高性能工程子午胎、微细矿物颗粒封闭循环利用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成功获批国家火炬威海环翠区交通与配套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实施“英才汇翠”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领军人才、紧缺高端人才、高技术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共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0人,其中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
五年来,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先后与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3所高校组成的首都高校科技信息联盟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常态化合作关系,举办中欧膜技术创新合作大会、“英创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加速优质资源聚集转化,“十三五”期间,全国40余所高校院所与我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协议近200项,技术市场交易额累计35.12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242.6%。依托首高科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科学院中试基地威海创新服务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威海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深挖校地合作潜力,着力构建“北京-大连-济南-威海”技术合作圈,突破了单向校企合作模式,我区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技术转移先进县,首高科技术转移中心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
五年来,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全区创新平台持续优化,新增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0家,“十三五”期间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翻了一番,达到193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1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69家,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和承载力大幅提高。持续优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威海创新园、国际新材料产业园、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聚集度高的新型产业园区,依托威海市连续举办17届中欧膜技术交流研讨会,打造了北方首个水处理膜技术领域专业园区—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也是我市首个从理论研讨向专业园区转化的成功案例,2020年入选全市首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引进膜产业科技企业24家。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积极融入全市“1+4+N”创新平台体系,布局建设了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等5家科研机构,深化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企的全方位合作。目前,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威海创新园、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纳入全市创新平台体系中。
五年来,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服务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相继破题,环翠区科技创新孵化器获批全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人众创空间获批全区首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指导威海创客大街打造“双创特色街区”,建成国家级、省级孵化器6家,孵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年均在孵企业30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110余家。推动孵化载体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加强项目诊断、导师指导等创业辅导服务,拓展科研成果转化、公共研发平台等创新支撑服务,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促进孵化能力逐步提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动服务,成立了环翠区孵化器联盟,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双创”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为经济发展培育创新创业火种,促进创新创业活力在环翠竞相迸发。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人才创新活力加速释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各项科技工作顺利推进,即将站在更高的起点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蓝图和2035年发展远景,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新局面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阮宝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三五”以来,我区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各类创新要素汇聚,在构建创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的发展征程,我区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书写环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