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索引号:113710020043609788/2019-06344
  • 发布单位:威海市环翠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内容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成文日期:2019-11-25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七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7/29 17:04:42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加7.2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利润增幅分别达到8.03%和8.4%,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一)引进人才,鼓励创新

一是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我区努力引进了一批国内高端人才,如双轮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袁建平,威海市第七批产业工程特聘专家裴吉。三角、海王分别引进威海市第七批产业工程特聘专家韦进明、王书礼。今年,工信局组织冲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人选4人,分别是双轮的张德胜、三角的韦进明、海王的褚良银和银兴的徐世法。我区还组织人才培训活动,以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为着力点,2018年以来组织部组织了13期企业家培训班,此外以“青蓝接力”行动计划为载体,组织全区30余名青年企业家代表先后参加了5期名家论坛、沙龙座谈活动,引导青年企业家转变发展思路,在创新服务举措上下功夫,不断适应新旧动能转换新形势。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培育各类创新平台。截至2018年底,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37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51个,市级75个。三角轮胎、化工机械、中远造船等企业的111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三角轮胎、广泰空港、化工机械、西港游艇等家企业项目成功获评威海市关键共性技术。

(二)打造园区,集聚发展

充分整合张村镇、羊亭镇及嵩山街道三个镇街产业、空间资源,立足区域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1+1+7”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1处国际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打造1个新材料产品中试基地,推进高分子材料生产、有色金属材料应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应用、膜材料、石墨烯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7个专业园区发展,引导区域新材料产业向创新链高端转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快推进羊亭镇、嵩山街道等区域棚户区改造进程,蓄足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综合性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步伐,构建优势产业突出、服务全域均衡的环翠产城融合新格局。2018年,全区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实现产值近130亿元;在建、在谈产业项目近30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全区企业涉及新材料领域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9家,新材料领域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6亿多美元;总建筑面积11.45万平方米的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与央企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为整个园区项目提供人才聚集、产品研发、中试生产、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三)优化环境,专注发展

一是强化为企服务。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证照合一”,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最大限度减少了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广“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实施项目网上备案,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三联三服”精神指导下,以企业、项目、人才为重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迸发,我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是推进减税降费。实施增值税改革,对小微企业税费实施普惠性减免。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由16%调整为13%,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增量留抵税额常态化退税机制,落实山东省一揽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涉及8个税种和2项附加。其中,在增值税方面,将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所得税方面,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引入超额累进计税方法,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为5%;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10%。下一步,我区将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署,通过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运行的成本。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抓技术创新。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逐项落实各级平台管理办法,通过组织培训和实地指导,鼓励企业不断加大软硬件建设,争取更多企业成功认定。加大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标杆引领作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行业先进技术、工艺和产品为标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手段,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提拉行业升级,壮大行业实力。

二是抓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要引进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严格落实2019年出台的环翠区“英才汇翠”人才新政20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项目申报、生活补贴、子女入学、社保医疗、人才公寓等“一站式”高效服务,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建立新型“师徒制”,支持企业技师通过“传帮带”培养新一代熟练技工,鼓励和倡导更多的年轻人做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营造崇尚、学习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是抓园区建设。坚持龙头带动、链条延伸、要素聚集,按照“规划先行、齐头并进”思路,重点做好园区总体布局规划和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化共享车间创建、领军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节能环保优化等行动,确保新材料产业园按计划建设。积极对接新材料领域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院所,争取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推动我区钓具产业实现集聚优化发展,示范、带动其他专业园区的共享车间及中试基地建设步伐。对园区进行统一环保设施规划,建设共享的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物排放系统等。

四是抓产业招商。以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为深入研究7大专业园区招商方向,围绕重点培育领军企业的上下游,建立产业链招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力促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壮大。同时,瞄准3D打印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紧盯世界500强、央企百强、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布局和投资动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在我区设立区域总部,以此开展“建链”,进一步丰富我区新材料产业结构。

五是抓为企服务。深入开展“三联三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当务之急,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切实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送政策,抓好各级产业政策宣传、解读、辅导,通过实地走访、网站宣传、微信发布等形式,将新修订的《环翠区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扶持意见》以及各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并解读到企业。另一方面送培训,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为重点,强化企业家培训,组织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工业设计培训班、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人才培训会等培训活动,提高全区企业家队伍的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