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威环民字〔2018〕72号
徐海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止2017年底,环翠区总人口达31.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1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2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我区不断扩大供给,逐步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居家养老方面。一是健全完善养老信息平台。依托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全区各类服务机构等3000多家,通过“OTO”的运作模式,为全区居民特别是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百余项无偿、低偿和公益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零距离”。二是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以12349平台为依托,选定加盟企业为等符合条件的老人上门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人性化的“菜单式”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累计达3万余小时。开展“主动关爱”呼叫服务,通过定时问候、主动关怀等使老人心理上得到慰藉、让老人舒心,目前已呼叫独居家庭13400余人,呼叫总量达万7万余次。
(二)社区养老方面。一是创新嵌入式、连锁化、小型化社区居家服务模式,支持养老机构提档转型成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住养老年人长期托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喘息服务、居家服务等功能,共建成10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培育了祥福家、沐浴阳光等在全省知名的养老连锁服务品牌。二是开展助餐助浴服务。为解决老年人的吃饭和洗浴难题,率先在全市试点开展助餐和助浴点建设,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等既有设施进行改造,共建设10处助餐点和4处助浴点,平均每月可服务老年人3000余人次。三是开展社区智能化平台项目建设,在环翠楼街道试点,引进智能化养老平台,整合辖区养老服务团队、志愿者资源,盘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打造虚拟养老院。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养老。在农村,鼓励成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推行温泉镇小庄村“长照养老”模式,为本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护理、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温泉镇小庄和张村镇皂南台已成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机构养老方面。逐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区共建有养老服务机构20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500余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1张,远高于全国25张、全省34张的平均水平。积极推进区中心敬老院的社会化运营改革,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交由万福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推进社会化养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养老机构内开展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通过组织养老机构自查、区级检查、市级核查,实现一院一档案、一院一整改方案,不达标养老院整治率达100%,整治合格率达94%,实现养老院安全隐患大幅降低,养老院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养老院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四)医养结合方面。一是养医签约。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目前全区已有19家养老机构就近与周边的社区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95%。二是养中有医。支持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设置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望岛老年公寓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利用老年公寓原有建筑,建设医养结合型的京加医院,设立病床位64张,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护理、预防保健等服务。三是医中有养。探索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开设养老机构模式,孙家疃医院于2016年投入106万元建成北海老年健康养护苑,设立养护床位36张,依托医院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服务体系和康复理疗技术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医疗养老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当前,我区仍存在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加快、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薄弱环节。预计到2020年,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6.65万,占总人口比例约21%;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约1万,占老年人口比例达15%。从当前来看,全区养老产业发展尚不能适应老龄化程度加快的趋势,因此,下一步要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一)完善政策措施。科学编制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定位、思路、重点和空间布局。严格落实《威海市居民养老服务保障条例》,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建设统一规划,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及时修订完善扶持政策。
(二)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提升12349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功能。依托12349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研发智能穿戴产品,试点推广老年人智能腕表、手环等智能产品;探索12349诚信养老服务项目,借鉴引进河南省新乡市积分养老模式。二是加快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现有日间照料设施转型升级,面向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医疗保健、居家服务。支持大型养老机构发展社区服务部,将服务延伸到居家老年人,形成一批小规模、多功能、连锁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三是完善医养结合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签约服务、一站式服务、毗邻而建等方式加强合作;推进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优化农村敬老院、幸福院等布局,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以村集体为单位,吸纳村内闲余劳动力,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农村幸福院、镇敬老院等设施,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村内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失智、留守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助餐、护理、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
(三)发展养老产业。发挥温泉、海洋、海岛等资源优势,加快养老与医疗、旅游、房地产、保险、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旅游养老、农家养老、以房养老等新兴业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医药、智慧养老、医疗器械、绿色食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中医养生、旅游休闲、文化体育、辅助产业等,建设能够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的老年社区和大型养老综合体,统筹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李艳琴 联系电话:5284403
威海市环翠区民政局
201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