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全部专题>数字环翠>工作信息

“城市大脑”里装着12张“图”——我市城市运行管理“一屏统揽”

时间:2025/07/24 14:06:01 来源:威海市大数据局 浏览次数:

“爱山东”威海分厅新增38项服务事项,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2.2万人;1.4万个目录收录进数据资源“一本账”;23个无证明应用场景新鲜“上线”……日前,市大数据局上半年工作“成绩单”出炉,我市数字化转型成绩斐然。

12个城市运行“一张图”一屏统揽

我市“城市大脑”构建视频监控、物联监测、智能感知等12个城市运行“一张图”,实现一屏统揽,城市当下的运行态势一目了然。

针对热点景区、景点,“城市大脑”接入了110路视频监控,关联了247路视频,还配备了城区暴露垃圾、电动车违停等视频智能算法。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自动监测并预警推送各类事件3.8万件,海量数据让精细治理效能渗透进城市的各个角落。

围绕基层治理,“城市大脑”新加载了9.3万个实时事件信息、8.3万路视频监控、30多万条市场主体信息、8.6万个燃气监测设备等信息,与地址信息精准关联后,按权限向基层开放,帮助基层工作人员精准掌握人、事、物,助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城市大脑”新增5.24亿条数据,通过数据汇聚,视频监控、物联感知、事件信息、城市防汛等资源实现统筹调度,城市运行管理逐步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转变,我市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迈向新高度。

6家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超1.1亿元

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迪尚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家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上,借助3D+AI交互平台,只需1小时,就可开发设计多款样衣。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全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试点为引领,加速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数据要素汇聚、治理、流通、运营和产业发展生态。

“数据资产管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我市6家企业数据在山东数据交易平台登记,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超过1.1亿元,我市数据资产管理取得重要进展。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也在加速。上半年,我市着力完善数字经济企业库和项目库,梳理了全市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43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358家。重点推进数字经济项目215个,依托智慧谷成功引进人工智能北方基地项目,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联合实验室,今年已招引落地10余家数据企业,数据产业链条初具雏形,正成为驱动全市数据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一极。

“爱山东”威海分厅新增38项服务事项

根据省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要求,上半年,我市加快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6月,市民邹女士满80岁,无需儿女跑腿办手续,高龄津贴就按时发放到位。邹女士之所以能“坐享补贴”,大数据功不可没。通过户籍人口数据共享,基层人工核实后,即可将其纳入补贴发放范围。

今年,我市惠民补贴“免申即享”提质扩面,服务覆盖范围从高龄老人、退役军人等扩大到公租房申请等人群。截至目前,已有53项惠民补贴实现了“无感认证”“免申即享”,60余万群众因此受益。

“爱山东”威海分厅服务实现迭代升级,上半年新增38项线上服务事项,累计服务事项910项,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2.2万人,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如今,在“爱山东”威海分厅,从“一句话”就能办理政务服务,到“威海名师辅导讲堂”在线免费提供课后辅导;从出生、入学、公积金贷款等30个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到企业开办、变更、准营等94个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掌上办”正在深入威海人的日常生活,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围绕政务服务、政策兑现、基层服务、行政执法、生活服务五大领域,我市新增打造23个无证明应用场景,上半年累计制发电子证照281万个,调用电子证照证明195万余次,“无证明城市”覆盖范围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