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1977年8月出生,1994年入伍,1995年入党。2009年从部队转业至威海市行政执法局工作,现任环翠区行政执法局环翠楼执法中队中队长。从事行政执法工作13年来,他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从军营里的优秀军官,到如今执法领域的工作先锋,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本色,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执法标兵,也被市民誉为“亲民执法者”。
一、加强自身学习,在提高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转业后,胡海洋同志迅速适应角色转换,从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入手,系统学习与行政执法相关的党的政策理论和法律条文,熟读行政法、城市管理专业法等知识,写下五十余万字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他注重学以致用,面对城管执法新情况、新问题,总能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辖区特点,胡海洋围绕区局工作部署积极创新开展工作,其“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宣传”与管理相对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执法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法思路,得到领导、同事和管理相对人的高度认同,为城管执法工作树立了新典范。
二、坚持执法为民,在强化宗旨意识上花气力
胡海洋同志秉持 城管工作就是群众工作这一理念,将群众满意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宗旨,持续优化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为处理一起探头经营问题他曾多次上门劝导,但是收效甚微,于是胡海洋快速转变思路,带着微笑与诚意,与商户展开情感交流。商户终于被真情打动,道出苦衷:夫妻二人从外地来威海经商,家中有老人,还有两个上大学的孩子,若不在房前摆摊,就难以维持全家生计。胡海洋同志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与塔山物业管理方沟通协调,为其腾出一个夜市摊位,满足了商户的经营需求。此后,该商户不仅改变了对执法人员的态度,还积极报名担任城管执法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
对于城市管理中流动摊贩这一老大难问题,胡海洋同志也有应对之策。一次巡查时,发现一位老农在繁华地段售卖蔬菜,面对执法队员的劝告却打起了游击,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妨碍交通,坐在地上不肯离开。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且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市民围观,胡海洋同志先是自掏腰包买下老人的菜,同时联系机关食堂采购老农剩余的蔬菜。如此三次,占道卖菜的老人心生愧疚,表示愿意去专门为他们设立的临时摊点群卖菜,并声称会为了支持胡队长工作,也为了自身安全,不再在交通拥堵处摆摊。像这样棘手的情况,胡海洋同志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但他总能巧妙化解,正如他所说:“只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任何问题都能解决。”
三、改进工作作风,在服从服务大局上见成效
胡海洋同志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事、小事、难事处处冲在前。从部队转业后他就一直在压力大、任务重的中心城区工作,步行执法、加班加点已为常态,在他家人眼中,正常下班时间回家是很稀罕的事,连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饭也成了一种奢侈。对家人的亏欠他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给予情感陪伴,但对工作却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而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就拿拆除违法建设来说,这一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甚至还会面临言语上的威胁。但他从不退缩,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向违建业户讲解法律规定、阐释政策要求、转达周边群众的意见。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艰辛的努力,他逐一克服了接踵而至的难题。近两年,围绕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环翠楼辖区的属相街、栖霞街等地的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亟待开展。当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人手不足,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他带领队员知难而上,一家一家地宣传相关政策。经过不懈努力,顺利拆除了 37 处违法建设,总面积约达 15000 平米,有力地保障了十二属相街、栖霞街工程的顺利推进。
他始终坚守人性化文明执法的理念,彻底杜绝了执法过程中态度生冷、方法粗暴等问题。他将管理相对人视为亲人、当作朋友,用真心换来了辖区民众的广泛赞誉,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亲民执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