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破”病企危机、“产”发展生机,改革创新破产审判,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市场救治和出清功能,通过“积极拯救”和“及时退出”并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优质资源、释放市场要素。
一是府院联动重组要素职能。整合政法委、法院、财政、国资、发改等18个部门相关职能,共同设立区级破产案件援助基金,实行联席会议、专案领导小组会议和“点对点”业务会议等多级联动制度,通过靠前介入、联合研判,扭转以往破产审判“被动应付、应急处置”的不利局面。针对破产处置中不动产办证、土地分宗转让等高频问题,推出不动产容缺登记、土地变性咨询等服务举措,为破产企业提供必要支持和便利。创新“庭外重组+庭内重整”衔接模式,支持破产企业与意向企业“庭外重组”,在案件立案前介入,逐个分析、化解重组面临的问题,并在资产评估、重组调查等关键环节,为双方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和程序指导,最大程度降低时间过长对企业资产、职工情绪等造成的不利影响;遇到“庭外重组”难以攻克的难题,及时启动“庭内重整”程序,巩固、确定重组工作成果,推进企业快速“涅槃重生”。
二是减时降损再造审理流程。进一步缩短受理通知、债权申报、限制破产宣告等期限,开通全流程线上办理新路径,有效推动破产案件效率出清,办理用时由以往的1—2年提高到最短仅用31天。通过“优选法官、配强助理、缩减书记员”,集中优势审判力量,打造“专人专案”团队,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效,3年以上破产积案全部清零。突出“一案一思路,一企一对策”办案理念,结合案件特点,科学制定个性化办案方案,切实降低企业和权益人损失,提高案件结果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比如,在处理荣昌房地产破产重整案中,创造性提出“19家关联企业合并破产重整”思路,有效维护了3000余名业主的正当权益,稳定了区域房地产行业发展秩序。
三是破旧立新转换发展动能。针对暂时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抓住资产、技术重大调整的有利契机,科学调配生产要素,积极招募重整方,针对性制定重整计划,促进破产企业优质资源与新引入产业高效衔接;针对严重资不抵债甚至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僵尸企业”,探索推行“执行转破产”模式,变债权人逐个“立案、审判、执行”为一次性整体破产,最大限度保护破产职工和所有债权人等群体权益,实现多方利益共赢。2020年以来,已推动欣和服装、城源新材料等13家“僵尸企业”快速退出市场,帮助屹东房地产、荣昌房地产等6家企业“浴火重生”,共盘活土地586亩、建筑物127万平方米,化解不良债务35亿元,帮助760名企业职工重新返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