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全部专题>优化营商环境>营商要闻

【执行合同】“纯干货”交流、“管家式”服务,环翠区法院深入企业走访、问需、促发展

时间:2023/09/01 14:35:30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

企业签订合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人员招聘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哪些纠纷?在一场特殊的法企交流会上,大到签约对象的选择、货款的回笼,小到合同的条款、工资表的内容,都有资深法官悉心解读法律风险,讲解注意事项。

为高质量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环翠区法院创建百商荟“翠”司法服务品牌,聚焦企业转型、产权保护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院党组书记、院长万景周带领班子成员、中层负责人及各领域专业法官“进企业促发展”,深入走访调研、把脉问需,为企业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司法服务。

面对面交流 分享风险防范“纯干货”

8月23日,威海某线材公司的一间会议室内热闹非凡,原本仅容纳十余人的小会议室内,来自销售、行政等部门以及各生产车间的40余名管理人员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场来自环翠区法院的“法治大餐”。

“如果出售多种产品,在买卖合同中却只标明了总价款,没有标明每种产品的单价,一旦在合同部分履行后发生争议,就难以确定尚未履行部分的商品价款……”法官石青志、林蓉蓉分别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没有花哨的场景,也没有虚话套话,法官和大家围坐一堂、开门见山,分析的是涉企纠纷多发、频发的实际问题,分享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看得见、用得着的“纯干货”。带队走访的环翠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丰山表示,“为了这次活动,企业拿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就是要给大家讲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帮助企业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化解纠纷。”

“法官们讲得很实在,也很通俗,引用的案例一针见血,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参加交流活动的企业管理人员宋女士表示。今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等主题,类似的针对性普法交流活动已开展了15场次,约600余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职工以及群众享受到了送上门的“法治大餐”。

一对一联络 打造“管家式”法律服务

 “欢迎欢迎!快请进……”威海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女士又一次迎来了上门走访的环翠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周华伟。

这是一家主营广告制作发布、平面设计、品牌管理等业务的传媒公司,自成立伊始,就面临着“保护知识产权”这一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企业致力于转型升级、打造文化IP,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准确把握知识产权边界?知识产权被侵犯后如何快速维权?一系列问题呈现在宋女士的面前。

在“进企业促发展”系列活动中,周华伟与该公司结成了“一对一”走访服务关系,成为企业的“法律管家”,每季度上门走访,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送上了民法典宣传册,向其介绍了环翠区法院诉前联动调解、诉中繁简分流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机制,叮嘱其有事可以随时联系,及时获取法律服务。

这样的“管家式”服务,帮助法院精准定位企业发展中的多发问题和法律风险,在涉企纠纷的源头治理和非诉化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了更加专业的法律支持和解纷指导,预防和化解纠纷变得更加高效率、低成本。今年以来,环翠区法院班子成员累计带头开展走访活动110场次,向企业提供法律指导130条次,累计推动4400余件涉企纠纷高效化解在诉前,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1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