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区卫生健康局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预警模型,共筑食品安全防线。
一、探索创新,先行先试。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环翠区卫健局高度重视卫生健康食品安全预警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在全区10家哨点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基础上,以张村镇为试点,将食源性疾病监测触点前移并进一步拓展,发挥多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多点触发预警作用,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集缺勤缺课、身体异常人员相关信息,研究建立多点触发预警模型,及时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的苗头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预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处置和精准防范。二是建立预警机制。出台《环翠区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环翠区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涵盖卫生健康、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商务等9个触点部门,触点覆盖医疗机构、各类学校、机关企事业、大型商超、集贸市场等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等30余个触发点的监测网络,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事件,发出预警,启动应急措施。三是形成工作闭环。在制作小视频、印制宣传海报及宣传小折页的基础上,开发“食源性疾病信息上报小程序”,明确食源性疾病信息上报流程及预警制度,触点单位发生2例及以上有共同就餐暴露史的聚集性病例,及时报送主管部门和区卫健局,区卫生健康局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调,并根据情况予以处置。
二、创新方法,广泛发动。把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结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打造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环翠新经验和新模式。一是广泛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张村镇便民服务中心人流量大的优势,循环展播食源性疾病上报小视频,依托窗口工作人员宣讲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试点监测工作意义,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宣传指导;拟定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食源性疾病需防范,腹泻呕吐早报告”,全面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重点人群。将辖区内人员相对集中的医疗机构、学校、企业、商超、机关事业单位等规模性机构作为重点触发单位,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共350余家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信息上报培训会议;依托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等渠道收集预警信息,打通上报渠道,快准实地实现第一时间监测预警。三是明确兜底保障。避免有效病例的遗漏,确定药店及医疗机构为群众兜底的触发单位,依托药店收银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负责采集并上报食源性疾病有效信息,最大限度覆盖辖区人口。
三、立足长远,确保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抓细抓常,在重点人群方面,尤其是企业单位精准发力,全面推广,确保数据有效、及时、准确。一方面,以环翠区为模板全市推广,提高数据采集量。全面提升哨点单位食源性疾病信息采集及时率及准确性,加大经费投入,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预警监测,覆盖全市290多万人口,推动实现食源性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市系统平台对接,强化结果应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合作机制,依托疾控中心审核、汇总、分析病例信息,及早发现涉及食品的苗头性信息,及时推动有效处置和精准防范,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我区共收集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病例信息489条,有效信息460条,为全省、乃至全国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预警工作探索了新经验。下一步,环翠区作为威海市核心城区,持续打造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环翠区新经验和新模式的同时,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努力提高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为我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贡献“环翠智慧”和“环翠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