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全部专题>优化营商环境>营商要闻

【执行合同】环翠区法院构建高水平司法体系护航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4/21 16:07:15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

环翠区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围绕“大抓经济”工作部署,创新培树“百商荟‘翠’”司法品牌,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引领作用,聚焦发展驱动优化、金融产业发展、商事纠纷化解等领域精准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务与保障。

一、高点站位,做好高质量发展司法“护航员”。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系统观念与全局意识,以更高站位推进市场主体、要素、规则一体化保护,2022年以来共审结商事案件4675件,总标的额超过78亿元。一是靠前谋划精准定位服务方向。坚持早谋划、快部署、细落实,紧盯区域发展需求,先后围绕服务保障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制定25条意见,出台《关于打造“百商荟‘翠’”司法品牌为“大抓经济勇争一流”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从优化服务企业项目、加大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细化14项措施,确保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措施落地落实。二是双向发力持续优化发展驱动。以知识产权审判为抓手助推创新发展,组建知产审判团队,强化与威海市知产调委会对接,2022年以来以调判结合方式化解知产纠纷662件,当场履行率超过50%,有力促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保护。以破产审判为抓手强化市场主体救治出清,先后探索线上债权人会议、以竞争方式选任破产管理人等方式降低企业破产成本,创新“预重整”程序推动企业清算时间缩短至31天,2022年以来审结破产案件6件,市场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三是统筹协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齐鲁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创建,依托四处法庭强化与镇街党委政府联动,妥善处理乡镇企业、农产品销售等涉农纠纷700余件,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法审理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案件260件,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带动“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发展。

二、精准聚焦,强化金融发展司法“助推剂”。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聚力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推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等重点工作落实。一是完善金融案件跨域集中管辖机制。成立全省首家跨区域金融审判庭,对威海市区内以银行为原告的金融案件进行集中管辖,突出抓好投资商贸、金融担保等纠纷化解,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效率。完善专业化审判体系,组建“3名法官+3名法官助理+3名人民调解员”的金融案件速裁、快审、精审团队,强化小额程序与督促程序适用力度,2022年以来共化解金融纠纷3954件,金融案件结案率保持90%以上,服判息诉率达98%。二是创新金融纠纷“智慧+”审理模式。自主研发“金融类案件速裁平台”,推动22家金融机构与法院办案平台跨界互联,实现批量发起诉讼、批量提交证据等功能,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40%以上;深入推进山东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试点”工作,与银行电子存证系统建立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实现起诉状自动生成、身份信息自动提取以及原始电子证据存证验证,在全省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审结线上贷款纠纷,有力规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展。三是构建“融翠”绿色金融司法服务体系。制定《关于创建“融翠”绿色金融司法微工程的工作方案》,完善“生态司法+碳执行”工作模式,与18家金融机构定点联络,围绕碳产品设计、交易等法律问题探讨共治方案,探索将企业碳资产作为可执行财产处置;建立金融案例测试机制,对具有前沿性的重大疑难绿色金融纠纷,根据当事人申请制作司法建议书,依托“肖法官走金融”等党建载体对20家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提示,及时预警产品缺陷及管理漏洞,为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提供司法指引。

三、细微切入,扩展企业经营司法“服务包”。深入推进全周期服务企业改革,着力从司法服务、风险防范、纠纷化解等各方面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将惠企措施落实于细微处。一是提升“全空间”对企司法服务。丰富线上暖企服务措施,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百商荟‘翠’”专栏,定期推送政策规定和典型案例,随案发放互联网庭审操作“明白纸”2万余份,为异地企业组织“云庭审”3000余场次,努力让企业法律答疑、解纷应诉“一次都不用跑”;健全线下惠企服务机制,连续两年进行企业涉诉情况专题调研,院领导带头开展“四问四帮”等走访活动109场次、提供法律指导110条次,有效帮助企业预防处理经济纠纷和经营风险。二是打造“多维度”商事解纷体系。创建“类案联治”工作模式,10个商事审判团队与36个基层调解组织双向对接,进一步细化指导解纷、提高调解效率;强化与仲裁、公证机构联动,明确“赋强公证”、仲裁裁决书的强制执行时限,通过非诉与诉讼无缝衔接,引导纠纷诉前化解;推进与市场监管、工商等部门协作,强化类案源头监管预防,构建“社区村镇、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协同参与,调解、仲裁、公证、诉讼多功能一体”的商事解纷平台,2022年以来推动3600件商事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三是强化“全流程”企业权益保障。审判程序中,准确适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规则审理涉疫情案件,准确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鼓励涉诉企业通过合同转让、变换担保等方式“握手言和”,促使1600余件涉小微市场主体案件调撤结案。执行程序中,灵活采用“活封”、分割查封、置换查封等执行方法,最大限度减轻诉讼程序对企业正常经营影响,同时畅通信用惩戒救济渠道,对已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254家企业及时恢复信用,帮助市场主体回归经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