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全部专题>优化营商环境>涉企公共政策>包容普惠创新

【包容普惠创新 非遗项目】“瑞连祥”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时间:2023/11/10 14:36:35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瑞连祥”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是在儒家文化与海洋文化及渔耕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传统服饰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威海,地处胶东,是北洋水师永驻地。威海境内,自古养蚕业和绣花业发达,向远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鲁缟、齐纨。威海的绣花业,在清朝初年已经形成规模,至光绪年间,随着口岸的开放,绣品交流到了世界各地。“瑞连祥”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发展起来的。闫静,瑞连祥服饰技艺第五代传人。

“瑞连祥”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是海洋文化的代表,花色、图案、祥纹与海洋文化息息相关。从量身到裁剪,画图、检片、做记、烫省、归拔、敷牵带、合肩缝,装袖、做夹里、合摆缝、袖缝、做领、做纽扣、整烫、绲边、刺绣等,须经20余道大工序,上百道小工序方可加工而成。以其流动的曲线,展现出中华女性的贤淑、典雅、轻柔之美。绣织图案以双股衣线为绣线,天蓝、深蓝、藏青为主色调,大红、枣红、桃红、深茄紫、黑色等为辅色,纹饰丰富但不繁复,体现出海洋服饰文化的内涵。通过裁、剪、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一系列工序来完成一件件精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