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已拉开帷幕,环翠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按需消费,防范商家促销套路,加强自身维权意识,谨防各类电信诈骗。
1. 网购攻略要做好
消费者在网购食品前应做好攻略。首先,看清网上食品经营者是否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查看其主要资格是否合法。其次,查看宣传的食品包装是否有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名称、QS标识、生产日期等内容是否齐全。
2. 理性消费,“慎购”生鲜食品
如今,随着快递物流的发展,新鲜果蔬、生鲜食品也成为了网购的热点。网购有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食品时,消费者购买前先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还需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核实运输条件,尽量避开物流高峰期,以防快递延误或送货途中商品变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收货时确认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漏气或胀气,是否腐败变质等,及时按照要求储藏食品。同时,谨慎购买来源不明生鲜食品,社区团购食品一定要能溯源。
3. 不可迷信“价格优势”
“双11”网络促销期间,很多食品商家为去库存,往往以“前一小时价格低于多少元、前1000名买一箱送一箱、第三件仅一元、拍两份更划算”等方式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不要被某些超低价、买一送一商品所迷惑。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当商品价格远低于其实际价值时,消费者要了解食品保质期,询问是否是临期食品,谨慎购买。可提前列好购物清单,货比三家,避免因价格低而冲动购物。
4. 网购进口食品要注意
如今,跨境食品也逐渐走进了万千中国家庭,许多进口食品也借助双11开展促销。购买进口食品要查看是否有合格的中文标签,上面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原产国或地区、总代理或者经销商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等内容。对于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的,要拒绝购买。
5. 选择少糖少盐健康零食
面对各种促销满减优惠,很多消费者往往容易冲动消费,购买一些高糖、食品添加剂含量高的零食。消费者在选择零食时应以健康为主,可以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低能量、高纤维、少糖、少盐、少油食品,水果、奶类、全谷物等都是比较好的零食。
6. 选购保健食品要注意
网购的保健食品到货后,要注意确认产品包装上有没有保健食品标志,即我们常见的小蓝帽标识,没有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保健食品不要签收,及时退货。
7. 看直播间购物要冷静
作为当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直播购物备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等进入直播间销售。带货主播的销售话术和直播的及时性特征容易加剧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消费者在直播平台购买食品,最好选择正规直播平台和信誉度较高的知名主播。下单前先了解主播所推荐食品的来源、配料表、保质期及售后服务等信息,避免激情下单。
8. 保留消费凭证合法维权
“双11”期间,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价格欺诈、承诺不兑现、发货慢以及物流暴力等问题并产生消费纠纷,需要保留购物凭证,合法维权。消费者购物后,如收到声称客服人员告知中奖、免单、退款的电话或短信,应通过平台向商家正规客服求证,还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购物发票等有效购物凭证。如发现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运用有关凭证与商家协商处理。若不能解决,可以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进行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