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纸斗”是流行于山东威海地区群众日常生活纸制容器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地取材深受农家、渔户喜爱的传统民俗器具。这种汉族传统工艺从造型到纹样寓意再到民俗应用都在不断升华变化,并且流传下许多珍贵的手工艺精品。
威海妇女做针线活儿的家什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太大差别,但盛放这些家什的纸斗却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无论外观样式,还是表面装饰,都有独到的鲜明特色。在威海的民间,妇女使用的针线纸斗更是千差万别、形态各异。
纸斗又称“纸缸子”, 在解放初期,由于生活用品的匮乏,智慧的威海妇女们发明了用纸浆加入海草等物质制作的盛物的器皿,为了美观,纸斗上多用剪纸花样做为装饰。农民渔户多用它盛面、盛米及各种小杂粮。大件的纸斗用陶瓮作模,做工厚重、敦实。一尺左右大小有两种:带盖的盛米盛面,不带盖的盛些长长短短的杂物。
纸斗的应用也受到了人们生活观念变化的冲击。20世纪70、80年代,无论是农家渔户,还是城镇的年轻人结婚时都很少再有用纸斗、笸箩的习俗了。但偶尔还有老年人留恋过去的习俗,做几件当装饰品存放在柜子里等孙男弟女结婚时备用。所以有时也能看到新婚家庭摆在新家具上的精美的纸斗。